第七百九十三章 劝降(1 / 2)
项元镇和完颜娄室出了营帐。
娄室先让人将马匹武器还给了项元镇。
随后命金军让开了一条通路,让项元镇来到太原城下。
城墙上,韩世忠正在检查守城武器的筹备情况。
经过百余日连续不断的征战。
他此时已经不复从前那样精神。
长时间在日光下暴晒,让他的皮肤变得异常黢黑。
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
手上的血管变得十分明显。
脸颊消瘦,身躯单薄。
比之前要清减了不少。
城中的粮草不算很多,哪怕知府张孝纯再怎么精打细算,也在守城将近一百天的时候几近吃完。
粮食吃完了就开始吃牲畜。
牲畜没了就再把喂马用的豆子、麦麸、细糠之类的东西用来煮汤。
最后军士们不得不向自己视若伙伴的马匹下手。
连王禀也亲手杀了自己的战马为百姓充饥。
当时人都劝他留着马匹,哪怕城破之时,也能驾着这匹宝马逃走。
王禀却道:“我已誓与太原城共存亡。
还留着马干什么?”
众人颇为感动。
哪怕城中生活情况再苦。
两万太原军民也没有一个提过投降两字。
可最近的情况越来越不乐观。
金军用锁城法围困太原城。
用重重叠叠的防御工事彻底断绝了太原和外界的联系。
里面的人不知道外面怎么样,外面的人也无法将物资运进城中。
马料在前不久消耗一空。
饿急的军士们已经满城在挖草根、剥树皮充饥。
这些东西只能勉强填肚子。
让人缓解饥饿的感觉。
军士们没了能量补充,日渐消瘦,身体虚弱。
不久之后,等树皮都吃完了,是不是要将弓箭铠甲上的皮革拆下来煮了吃?
若是金军再来攻他们又该如何抵挡。
就算金军不来。
太原又能守多久。
恐怕再过两个月,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也要在太原上演了。
韩世忠想想就觉得脊背发凉。
无奈己方军力和敌人相差太多。
城中军民只有两万余人。
宋军更是只有两千人出头。
剩下的全是百姓。
守城时,凭借他们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足以让金军付出难以接受的代价。
这也是因为金军善于野战,短于攻城。
要是出城跟金军打野战,他们这些人还不够那些虎狼一样的女真人塞牙缝的。
他盯着城外的金军营帐满面愁容。
原本以为今天回合往日一样,毫无波澜。
没想到金军又开始有了动作。
韩世忠立刻命人敲响警报。
众人连忙来到城墙上。
只见对面一个骑白马的将军慢慢出了金军军阵,往城墙边走来。
韩世忠道:“王总管,你看金军又是打的什么主意。”
王禀摇了摇头:“不清楚。
把他放过来,不要放箭。”
项元镇来到城墙之下。
“王总管,还记得项某吗?”
众人看向王禀,这城下的人还是王禀的熟人。
王禀望着城下皱眉道:“怎会不记得?我与项节度一别多年,双方都老了不少啊!”
张孝纯问道:“王将军,你叫他项节度,他到底是什么人?”
“你们曾经应该听说过,高太尉曾经带着十位节度使围攻梁山。
却被梁山所败。
其属下将领,大部分被梁山俘虏,有六位节度使归降了齐国。
城下之人便是其中之一。
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
“这么说他是齐军的人?难道齐国和金国联手了?”张孝纯等人不知道外面的局势他们只知道金国战胜了宋朝。
宋朝还派了路允迪来让他们交出太原城。
难道是金军和齐军联手击败了宋军,才导致宋朝做出了如此丧权辱国的决定?
众人心中都在如此猜测。
项元镇喊道:“城上城下对着喊也累了,王总管不先接我上去?”
王禀立刻道:“放一个吊篮下去。”
不管项元镇此来所为何事,自己都至少可以从他口中得知一些关于外界的情报。
项元镇登上城墙,与众人见礼。
王禀问道:“项节度此来,不会是为了给金军当说客吧?”
项元镇笑道:“我确实是说客,但不是金军的说客,而是太原百姓的说客。”
“怎么个说法?”
项元镇说:“王总管是打算和太原城共存亡吧。”
王禀点头道:“不错,不止是我,全太原两万军民都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
“这一点,项某十分佩服。
天下好汉本就不多,更可贵太原有如此多的英雄儿女。
若是死在这里着实可惜。”
“哼,说了半天,你还是想劝我们投降。”项元镇回头望去,却见身后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