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共议援吴(1 / 2)
陆阳目前正在面临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以至于让他无力抽空去接待杜壆。
眼看着将入年关,海上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当日,陆阳正在王府处理政务,却听闻麾下兵部海巡司上报,李俊舰队中的一艘船提前返航,还从江南带回来了一个重要人物。
此人便是在杭州城陷落之时,跳水逃生的司行方。
他们在海上漂泊许久,这才从齐州登陆。
司行方找到了中书省的官员,向他们亮明身份。
说有南方紧急军情要见齐王。
中书省自然不会怠慢,将消息上到了中书令闻焕章耳中。
再由闻焕章将消息告诉陆阳。
陆阳得知以后立刻传令召见司行方。
两人在陆阳的书房会面。
陆阳急切的问道:“将军快坐,南方战事如何?速速与我说来。”
司行方禀道:“齐王殿下,末将奉命镇守杭州,至今已有数月之久。
可惜宋军不知使用何计,令杭州断粮。
我等只得与太子殿下分头突围而出。
南方战事实在吃紧,我军恐难以抵挡宋军兵锋,还请齐王念在两家姻亲情谊,速速发兵救援。”
陆阳对南方的战事也是十分关切。
只是他手下的探子能力有限,难以打听到太多战局内幕。
长江临近的地区倒是还好,再往南,两军交战频繁,盘查缜密。
探子很难打听消息,几乎就是一片空白。
陆阳之前还以为方腊能守住杭州城,没想到坚守数月,还是丢了。
杭州一丢,方腊便危在旦夕,只剩下乌龙岭一道屏障。
“司将军先不要着急,乌龙岭乃是险峻之处,又有重兵把守,只要乌龙岭不失,清溪县的安全就有保障。
而且宋廷现在也没有传出斩杀或者生擒南军主要人物的消息,太子和几位元帅应当是安然无恙。
有他们把守乌龙岭,乌龙岭没那么容易陷落。”
司行方急道:“齐王殿下,常言道,久守必失。他们就算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一点错误都不犯。
唯今之计,还是速速发兵,将宋兵击退为好。”
“咳咳!”
一阵咳嗽声传来。
“朱武求见大王。”
陆阳道:“快快请进!”
朱武欠身进来,先行了一礼。
陆阳问道:“军师此来,有何要事?”
朱武道:“便是为了南方战事而来。
我方才听兵部下属上报,司将军从海上而来。
想来应是南方战事吃紧。
方圣公派人求援。”
朱武稍加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八九不离十。
司行方确实是来求援的,不过不是受方腊的命令,而是自主的行为。
陆阳点头道:“军师所言不错,司将军确实为了求援而来。”
朱武道:“兵者,国之大事。
不可不慎。
当召众官同议。”
陆阳道:“军师所言甚是。来人,去请诸位军师前来。”
朱武道:“司将军一路远来,旅途劳顿,且先在役馆下榻,我等会尽快商量出结果。到时候给你答复。”
司行方也知道齐国高官议事,自己应当回避,于是便行礼退下,由王府的值守军士送到役馆去。
不久之后,各位军师便齐聚议事厅。
陆阳道:“宋军已破杭州城,方腊已如秋后蚂蚱,风中残烛。我有心去救,诸位意下如何?”
樊瑞率先发言:“依我之见,不必管他,大王与方腊结盟,甚至联姻,说到底都是为了方腊覆灭之后,能够名正言顺的将摩尼教势力纳入麾下。
我们可以隔岸观火,等到方腊被宋军所灭,再出手收降南国将官。”
陆阳眉头紧皱:“如此行径,不是好汉所为”
朱武说道:“大王,咱们已经不再是江湖人士,做事不能全凭一口义气。
一切以国事为重!
我赞成樊瑞兄弟的计策。
不过要是按兵不动,确实有损大王与我齐国仁义之名。
我建议我们可以派兵前往,只是人数不宜过多。
而且行动速度要慢,要是方腊能在我们赶到前就倒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几位又是什么意见。”
他看向还没有发言的几人。
闻焕章说:“大王若要称雄天下,阴谋手段固不可少,却不能作为常规。
我们与吴国之间的关系更是非比寻常。
大王的正妃,便是吴国公主。
以后甚至有可能会是齐国皇后。
若是此时不去救援她的娘家,令其心生怨恨,导致后宫不和,影响朝政,甚至是太子,那就流毒无穷了。
人不能总盯着眼前的利益,还要考虑将来的影响。”
樊瑞到是够狠:“那有什么?反正大王也不喜欢此人。等我们吞并了吴国残部,大王就可以找个机会废了她,另立正妃。”
这话传到陆阳耳朵里,他脸色骤然一变。
他当初不喜欢方金芝,纯粹是因为两人不够了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