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扁鹊(4000)(1 / 3)

加入书签

吴良随即小心翼翼的拨开那附近的根须,将那件藏于其中的玉器抽离了出来。

这件玉器大概也就5公分来,宽则只有3公分,保存的相当完好,依旧保持着通体翠绿的状态,没有受到一丁点污染与侵蚀。

众人一同过来凑近一些查看。

却见这件玉器的造型竟与铜鼎宽面镂刻的那两只相对的鸟儿完全一致,只不过这玉器只是其中的一只罢了。

除此之外。

玉器的鸟背位置还有一个小小的圆孔,仔细看去可以看出圆孔的边缘有着一些极为轻微的磨损痕迹……

“这应该是一件挂饰。”

于吉根据玉器上的种种细节推测道,“这小孔应该便是用来穿绳佩戴的,而从公子发现这件玉器的位置来推测,这玉器并非常见的玉佩,而是佩戴在脖颈上的玉器……不过老朽倒极少见有人如此佩戴玉器。”

佩戴在脖颈上的玉器,应该叫做玉坠。

不过于吉说不出这个名字也实属正常,因为据各类史书记载,天朝正式佩戴玉坠应该是从唐朝才开始流行的,后来又经过后世的不断创新与演变,才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以人物、动物、瓜果等实物为主题的玉坠。

而在这之前,的确极少有人将玉器挂在脖颈上当做一种装饰,绝大多数还是佩戴在腰间,并统称为玉佩。

“有没有可能这玉器本是悬于此人腰间,只是被放置在这铜鼎之中并被这黑土填埋的时候,才因为一些原因移动到了脖颈处?”

杨万里接茬说道,“我也从未见有人如此佩戴玉器……要么就是春秋时期某些地方佩戴玉器的习惯便是如此标新立异?不过倒有这种可能,毕竟我也从未见过有人佩戴这种鸟儿形状的玉佩。”

两人的猜测吴良都有考虑到,只是一时半刻还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于是便没有接茬,而是继续仔细查看玉器上的细节。

这件玉器正面便是一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鸟儿。

而当吴良将其翻转过来的时候,立刻便在平整的背面发现了两个看起来颇为古怪的字迹。

吴良对古文的辨识能力虽然不如于吉,但好歹也是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他总归还是能够看出个大概来。

但这两个刻在玉器背面的古文却是令他十分陌生,完全不像应该出现在齐哀公墓中的古齐文,也不像他认知中的天朝古文,甚至连根据字形字体猜测的余地都没有。

“老先生,你来看看这是两个什么字?”

吴良立刻向于吉求助。

“这……”

于吉凑到玉器近前瞪着眼睛看向那两个小字,却是辨认了半天也没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最后整张老脸都皱了起来,歉意说道,“恕老朽学识浅薄,实在看不出来这究竟是什么字,不过公子,有没有可能可能这根本就不是两个字,只是两个特殊的符号?”

“嗯……倒也有这种可能。”

吴良认为如果连于吉都看不出任何端倪,那么这种可能便不小。

“君子,可否给妾身瞧瞧?”

正说着话的同时,甄宓不知何时已经凑了上来。

“为何不可?”

吴良立刻又将这件玉器递到了甄宓面前,不过并未直接交给甄宓,毕竟此刻吴良依旧戴着手套,便是因为不清楚鼎内黑土的成分,不愿意用皮肤触碰黑土。

不过话说起来。

若说目前瓬人军中谁的见识更广,并且见识延续的时间更长,肯定非体内藏着一只活了数千年的九尾狐妖的甄宓莫数,只不过受到形象与习惯的影响,教她来看一看必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如此甄宓亦是睁大美眸瞅向那玉器,过了两秒钟之后才正色道:“君子,如果妾身没看错的话,这应是史皇氏仓颉最初创造出来的文字,这种文字在唐虞时期仍有一些部落还在流传使用,不过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我看着两个字便是在这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写法。”

“史皇氏仓颉创造的文字

。不应该是象形文字么?”

吴良下意识的问道。

如果是象形文字的话,他就算不能准确的分别其含义,至少也能够分辨出这究竟是不是文字,而这件玉器上的这两个字却与吴良印象中的象形文字相差甚远,感觉根本就不是同一种文字。

“因此妾身才说这是一种特殊的写法,据妾身所知,当年仓颉创造出文字之前,各个部落氏族其实已经有了各自不同的交流语言与文字,只是非常简略,又只能在各自的部落氏族内部流通罢了。”

甄宓继续说道,“后来有熊氏黄帝与神农氏炎帝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之后为了便与各个部落士族之间的沟通与融合,于是便将仓颉创造的文字认作主流,命人在各个部落氏族之间推行,而在推行的过程中,受到不同部落氏族习俗与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间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前期形成了许多不同版本的文字……这玉器上的文字,应该便是那个时期诸多版本中的一种,不过主体上却还能看出一些端倪。”

“原来如此。”

吴良微微颔首。

这种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就像周朝改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