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八卦化煞镜(4200)(1 / 3)

加入书签

不为人知的目的……

甄宓这句话倒是给吴良提了个醒。

刘备这次恐怕也是在故意隐藏自己的行踪,否则又怎会来到这处相对比较隐蔽的山谷之中露宿,而不是直接进入常山郡城?

毕竟他们既然已经投奔了袁绍,就算袁绍不怎么待见刘备,他如今也是袁军一员,这样的身份在袁绍的地盘之内行走,就算没有得到袁绍特许,他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如此隐藏自己的行踪!

等一下!

吴良忽然又想到了一个人——赵云赵子龙!

“我乃常山赵子龙!”

这句话在后世通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演绎,早已深入人心,许多小朋友看过电视剧之后,都会对这句话产生极深的印象,玩闹时都时常会挂在嘴边耍帅扮酷。

而赵云赵子龙,正是常山国人士。

并且根据正史中的记载,刘备在这个时候早就应该结识了赵云。

早些年赵云乃是公孙瓒麾下将领,后来刘备辗转多地投奔公孙瓒,那时公孙瓒正与袁绍交战,于是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了青州的大片土地,又封刘备为别部司马,命他前往青州协助田楷抵抗袁绍,彼时赵云便奉命追随刘备,专门为他掌管骑兵。

也是这时候,赵云便与刘备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亦是为之后蜀汉建立,刘备将赵云拜作五虎将奠定了基础。

然而奇怪的是,这次在这山谷中与刘关张三兄弟偶遇,却并未见到赵云。

难道赵云还在刘关张三兄弟身后的那两百余名兵士之中?

又或是……赵云此刻已经与刘备分开?

这种可能反而更大。

因为正史中曾有记载,赵云追随刘备的过程中,因为家中兄长忽然去世,于是便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于是握住他的手依依不舍,赵云却道:“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啊。”

后世史学家解读赵云这句话,认为是因为公孙瓒得了整个幽州之后,穷兵黩武、日益骄矜、记过善忘,睚眦必报、并且变本加厉的掠夺百姓,因此引起了赵云的不满,从而决定不再为公孙瓒效命。

吴良也认同这种说法。

因为正史中还有如此一段记载:

初平二年,袁绍自领冀州牧,常山国便属于冀州,彼时赵云却受常山国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兵士投奔了公孙瓒。

公孙瓒心中奇怪,于是问道:“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回答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厄,我们常山人经过商议讨论,决定要追随能够实施仁政的地方,并不是因为我们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

由此可见,赵云心中亦存大义,并且在常山国的威望极高,常山国内有许多义士都愿意追随于他。

而等到后来认清公孙瓒的嘴脸之后,请辞归乡便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回到常山国之后,赵云也并未效忠袁绍。

一直等到后来刘备因“衣带诏”事件被曹老板追杀,逃到冀州投奔袁绍时,赵云才主动跑去邺城再与刘备见面,并避开袁绍的耳目暗中帮助刘备招募了数百名兵士,随后带着这些人跟随刘备去了荆州,依附刘表屯于新野……

所以。

难道刘备此行的目的其实是招揽赵云?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

毕竟从那些史实中可以看出,赵云在常山国很有威望,并且他的兄长去世之后,他便极有可能成为一家之主,掌握着一族的财富与社会资源,而这些皆是此刻的刘备最为欠缺的东西,毕竟他已经混到了连饭都吃不起的地步。

不过这种推测依旧存在一些疑点。

倘若刘备真是特地跑来招揽赵云的,按照常理来讲常规的做法应该是先派人前来与赵云沟通,得知赵云的心意之后再有所行动,否则万一赵云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这一趟不就是白跑了么?

另外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也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赵云真没这个意思,所以也就没有派人前来迎接,不过这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毕竟正史中赵云可是主动跑去追随刘备的,如今自然也没有拒绝刘备招揽的道理,更没有叫刘备等人在这里饿肚子的道理;

另外一种则是,刘备根本就没有提前与赵云沟通,因此赵云也根本就不知他到了常山国。

而若是如此,刘备此行的目标可能就不是赵云了,至少并不完全是为赵云而来。

那么除了赵云之外,刘备最缺的又是什么呢?

吴良细细思索。

应该是财!

这年头黄金是财、珍宝是财、牲畜是财、粮食也是财,有了财,他便有了粮饷,便有了招兵买马的资本,否则就只能似现在这般脸都不要了四处招摇撞骗,只是为自己与麾下那两百余名兵士吃上一顿饱饭。

而若是再将潜行与求财联系在一起的话。

再加上刘备所部现在便已经在饿肚子,此行颇有那么点破釜沉舟、不成功便饿死、也只能饿死的决心……

吴良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刘备这次可能是准备干不能被旁人知晓的坏事!

至于是什么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