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铩羽而归(1 / 3)
听了杨旭要帮包子西施的话,丘宗羲问了和湛非鱼一模一样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帮?帮得了这一次,那下一次呢?”
罗捕头是镶武县的捕头,贾氏只要继续开包子铺,那么早晚有一日还是会被罗捕头算计到,除非釜底抽薪把罗捕头给解决了。
湛非鱼没有来之前,杨旭每日都跟在杨守成后面习武,杨老将军也教他读书还有兵法,但有了湛非鱼珠玉在前,杨旭也学会了思考,不再和石头村大牛这些孩子比。
“丘爷爷。”杨旭板着黝黑的小脸,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从罗虎下手,再通过他来扳倒罗顺祥。”
罗捕头这些年在镶武县没少干坏事,只是他行事谨慎周全,把尾巴扫的干干净净的。
再者民不举、官不究!罗捕头一直把握着一个度,不会把人逼得家破人亡,普通百姓也就忍气吞声,不想也不敢去得罪衙门的差爷,再者上面还有朱县令这个昏官护着。
丘宗羲在镶武县定居多年,对罗捕头的所作所为也有所耳闻,“既然你想做,那就去做,你一会去找铁匠铺老铁头,有什么事你交代他。”
眼中迸发出喜悦来,杨旭直点头,“我知道了。”
包子西施的被抓,也就包子铺左右邻居有些担心,可又没办法,毕竟是贾氏突然从巷子里冲出来,没看路,害的罗虎惊了马,最后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
贾氏不占理,罗捕头这才趁机发难把人下了大狱。
“我先去看看贾秀才,把这事和他说一下。”屋子里,黄大叔把旱烟在桌沿磕了磕,站起身来看向几人热心的邻居,“这事你们也别管,得罪了差爷,日后这铺子就麻烦了。”
来黄大叔家商量事的五个邻居平日里和贾氏走得近,都说远亲不如近邻,贾家如今也就贾氏和瘫痪在床的贾秀才,他们不帮忙就真的没人管这事了。
卖杂货的梅婶子叹息一声,“左右不过是赔银子,总不能就因为这事真让贾妹子下大狱,到时候大家凑点银子。”
凑银子倒不是什么大事,镶武县虽然穷,可能在县城开个铺子,每家不说多三五两银子还是能凑出来的。
贾氏包子卖得好,一年不行就两年,五年不行就十年,肯定能还上这银子。
“怕就怕姓罗的狮子大开口!”说话的老头子面色凝重。
当年他摔倒在家,要是不过世的贾家夫妇看见了帮忙把他送去医馆,他这条老命早就没了,可惜好人命不长,老头如今也只能把这恩情报在贾秀才身上。
听到这话,黄大叔又抽起旱烟来,烟雾缭绕里满脸的皱纹因为担忧都叠在了一起,罗捕头是什么性子,他们这些在街上开铺子的最了解,那就是钝刀子割肉,弄不死你,却能一点一点磋磨你。
“不管了,先和贾秀才说说,看看他有什么想法。”黄大叔一锤定音,毕竟他们在这里说再多也没用。
贾家是个不大的小院,前面一间是包子铺,穿过小小的院子后面还有三间正房,一左一右两间偏房。
都知道贾秀才瘫痪之后脾气差,又不见外人,黄大叔还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来了一趟,早上包子西施出事后,黄大叔送了饭过来,当时脑子里乱嗡嗡的,也没敢说。
推开门,屋子里还是暖暖的,烧了炕倒也不担心冻到瘫痪在床的贾秀才。
“阿源那,老叔有事和你说,你别急啊。”黄大叔拉过椅子在炕边坐了下来,看着木着脸的贾秀才,叹息一声这才把贾氏的事情给说了一下。
估计是常年不说话,贾秀才声音透着嘶哑,脸上也露出慌乱和不安,“赔银子,我们赔银子。”
“你别急,银子肯定是要赔的,你放心,一定不会让你媳妇出事。”黄大叔赶忙拍了拍贾秀才的胳膊,倒有几分欣慰,贾秀才舍得拿银子,也不枉他这个出了五服的侄女这几年的不离不弃。
一刻钟之后,安抚了焦急不安的贾秀才,黄大叔带着一两银子打算先去衙门大牢探视一下贾氏,顺便问一下她有打算怎么处理这事,毕竟贾家的顶梁柱不是瘫痪的贾秀才,而是贾氏。
……
书房里,清晨的寒意在炭火下消退了不少。
湛非鱼搓了搓手指头,把暖烘烘的手炉抱在怀里,乍一看根本不像读书人,倒像是后宅娇养的千金小姐。
“等到会试时该如何?”丘宗羲冷眼瞅着抱着手炉不放的湛非鱼。
乡试在八月倒无妨,会试可是寒冬腊月的,尤其是京城更冷,若是再碰上倒春寒,那就是雪上加霜的冷,多少考生都被冻坏了。
“乡试在三年后,会试估计是三年又三年,我无远虑。”湛非鱼厚脸皮的笑着,至少六年之后的事,现在想那么多不过是杞人忧天。
丘宗羲放下湛非鱼这两日写的三篇文章,再看着她这娇滴滴的模样,实在很难相信她的言辞犀利,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何为德?”丘宗羲突然发问。
被考校的湛非鱼也一扫慵懒随性之态,把手炉放到桌上,裹成熊的小身板站的笔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儒家强调个人的修为德行,湛非鱼回答的出自《论语·为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