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六一 战争结束了一半(2 / 3)
普鲁士选择了默认,两国不想得罪奥地利,而普鲁士还想结束这一场战争,到东欧重新开一场战争。葡萄牙的目的更简单,战争期间,借了太多的钱给各国,现在各国拿不到赔款,再打下去各国财政崩溃,谁来还钱呢?
而法国一方也在旁敲边鼓,想尽办法的分裂大同盟。
路易十五很快宣布,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绝对不会合并,腓力五世已经失去了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当然,这种保证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但路易十五下一步的策略却让大同盟感觉到法国真的有诚意。
路易十五宣布,法国西班牙同盟解散,法国对西班牙的王位不再有任何诉求,也就是说,大同盟能不能让查理大公取代腓力五世,谈判做不到的,只能去打。
而在大同盟各国都想退出战争的时候,谁愿意派兵去打西班牙呢?
四月的时候,凡尔赛宫里,大同盟各国首脑爆发了剧烈的争吵,一场争吵之后,大同盟分崩离析。
这次争吵主要是英荷与奥地利之间爆发的,奥地利坚持要进行战争,坚持索要巨额赔款。海因修斯换了一个角度,讨论假设获得赔款,大同盟如何分配的问题。
奥地利坚持按照出兵数量、歼敌数量进行分配,这样对奥地利有利,而荷兰则表示,钱就是钱,得到赔款,首先要偿还各国因为战争借的国债、贷款,然后是归还年金、援助金,如果有剩余,再按照奥地利提出的‘战争贡献’进行分配。如果是这样的话,百分之六十的赔款会到荷兰人手中,这还是法国赔偿所有的情况下。
这直接引发了大同盟的分裂,各国受够了无用的争吵,相继以实际行动回应。
首先是哥萨克共和国,原本就是帝国安排进大同盟的白手套,此时也没有军队在法国战场上,第一时间宣布与法国停战,并且退出大同盟,而法国也承认,当初确实对还是中立国的哥萨克国商船进行了攻击,法国对此作出赔偿。
而哥萨克共和国当初参战,就是替还不想加入战场的帝国占领直布罗陀地区,而在帝国向法国、西班牙宣战后,直布罗陀地区也已经移交给帝国军队,建设磐石要塞了,那么哥萨克与西班牙的停战也就是顺理成章。
显然,哥萨克共和国的做法是帝国授意的,其在战争中消耗的军费要么直接从裕王行营支取,要么来自帝国贷款,退出战争后,这些贷款又被免除了,他们自然对两国没有什么诉求。
荷兰和英国紧接着跟上,荷兰人仅仅索要了六百万利弗尔的赔款,这只相当于一百二十万帝国银元,而且是十年还清的,除此之外,要求法国开放国内市场,却没有提出具体要求,而是在法国原则上同意情况下,就与法国达成协议,贸易谈判等战后详谈。
而荷兰与西班牙的谈判则是三方谈判,因为涉及西班牙海外殖民地,按照当年的《马德里条约》,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关税政策改变需要帝国同意。
西班牙本土向荷兰开放,同时美洲殖民地的贸易港口也从一个增加到五个。
而腓力五世得到的是其王位得到荷兰的承认,紧接着,腓力五世同意帝国占领直布罗陀之后,帝国也宣布承认腓力五世为西班牙国王,但与荷兰一样,并不承认腓力五世拥有卡洛斯二世时代所有的领地。
在帝国明确表明态度之后,葡萄牙、普鲁士、英国全都加入进来,腓力五世派遣代表到了凡尔赛宫,开展了全面的和谈,这些谈判形成的条约文本,被统称为《凡尔赛条约》。而在凡尔赛条约里,只有两块领地的归属发生变化,一个是帝国占领直布罗陀,一个是普鲁士合并科隆,在李君威的运作下,这被写进了条约,意味着欧洲主要国家承认了这两块土地的主权变更。
由此,大同盟里大国只剩下了奥地利一根独苗,其坚持要得到法国的赔款,要得到西班牙的王位和所有领地,同时拒绝承认普鲁士占领科隆和帝国占领直布罗陀。
这就不是谈判所能解决的了,五月中旬,凡尔赛条约签署完毕之后,条约签署国相继撤离法国,仅凭奥地利的七万军队已经做不到包围巴黎,奥地利人也被迫撤军到斯特拉斯堡。
此时还支持奥地利的只有神罗体系内的几个邦国,主要是萨伏依和巴伐利亚,他们诉求与普鲁士一样,是为了领地,奥地利也答应巴伐利亚得到西属尼德兰,萨伏依得到西西里岛,而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拒绝。
但他们也没有进行战争的动力了,因为他们想要的两块领地已经被奥地利占据,只需要交接一下就可以,就算要作战,也是要对付西班牙的反扑,在法国与西班牙已经解除联盟的情况下,与法国没有理由作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法国和西班牙并未忙着进行战争,腓力五世用尽各种手段,稳固自己的王位,大规模清算西班牙国内亲近奥地利的贵族,镇压加泰罗尼亚人起义,而法国也没有急于收复斯特拉斯堡,现在法国最重要的就是完成国家权力的架构和制度建设,第三等级会议与王权要达成真正的妥协。
虽然第三等级会议已经合法,虽然三级会议已经常态化,但双方的权力分配仍然有着巨大的问题,事实上,这个问题到最后也没有解决好,在路易十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