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拒绝魏齐(1 / 2)
<b>inf</b></div> 距离长平之战结束已经半年多了,肃杀的秋风已经被温暖的夏日所代替,春耕的繁忙已经过去,农人们在温暖的季节转入田间管理。
信陵君送走了侯嬴,虽然执礼甚恭,但心情并不痛快侯嬴没有给他带来什么令人惊喜的消息,秦国和赵国似乎毫无痕迹地就消化了这一场巨大战争带来的创伤,无论是咸阳还是邯郸,都看不到战争的任何迹象,那里平静得和太平了十多年的大梁别无二致。
难道几十万人的大决战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结束了,不留下一点弱点吗?信陵君心里不相信,但却偏偏找不到两者的弱点在哪里,更谈不上加以利用了。
回到堂上,张辄和仲岳先生还在堂上等候。信陵君一揖坐下,问道“两虎相争,而俱无伤,奈何?”
仲岳先生道“臣闻秦军非皆出咸阳,亦自楚地,远至巴蜀,是故……”
信陵君有些不耐烦地打断道“楚地、巴蜀亦未见素缟盈野,可见亡者未足多也。”
张辄道“或世传阬赵卒四十万,未足信也。魏虽弱,亦战国也,起十万之师亦其极也。赵虽强,地不稍大,户不增多,何得四十万众?若仅四万,则庶几矣!”
仲岳先生道“抑或有之。战胜则以十报一,以张大武功,乃其率也。赵军四万,而秦以十万击而胜之,则诸疑可释。”
信陵君道“诚若是,则愈可忧也。上党,赵之要也,争之而力未尽,是何故耶?”堂上陷入沉默。
信陵君只能道“若秦赵之争,未得两伤,复当奈何?”
张辄道“彼将复争,君上且待之?”
信陵君道“奈何复争?”
张辄道“秦虽胜而未蒙其利,赵虽败而不受其害,是胜者难平,而败者能战,彼当复争也。”
信陵君道“秦公子异人入质邯郸,赵公子胜入质咸阳,是二子,皆贤公子也,未足弃也,是必将和,而无争也。”
仲岳先生道“彼外示之和,以塞诸侯之觊觎,而内不相下。久则争必起也。”
信陵君道“当以何计?”
仲岳先生道“赵王幼,而秦王老。幼则气血未定,心高气壮,不甘于下;老则谋定而动,得少则止。故衅起必在于赵也。”
信陵君道“长平之失也,赵王朝议如常,退而太息不止,常有不平之气。先生之言是也。然其事一赖平阳君。平阳君素愿和秦,慎开战端。平原君现在咸阳,为秦王所重……”
张辄打断道“然公子异人之于邯郸也,为赵人所贱,行为皆不得意,与商贾者游。”
仲岳先生道“是则赵王气浮不能忍,而秦王练达也。”
张辄道“闻异人亦少,若其不忍,则秦赵之争,只在目下也。”
仲岳先生道“先生之言,良有以也。使异人与赵人斗,非为难也。”
信陵君道“全赖先生辛劳。”
这时,郭先生走了进来,报道“须伯岸使于邯郸,将归大梁。”
众先生均道“若与须公子会,必有得也。”
正在这时,门外有人来报“管城驿卒有书至。”并将一块白布呈上。
信陵君打开一看,上面写着“虞卿使至,愿奉魏齐归,愿公子迎之!”没头没脑,没有上下文,简单的一句话,把大家都搞蒙了。魏齐得罪了秦相张禄(即范雎),被秦王明令追杀;信陵君眼看无力对抗,不敢和秦决裂,就让魏齐秘密逃往赵国,去投平原君。现在,平原君在咸阳,赵国却把魏齐给送回来了,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赵国将与秦国媾和,而将祸水引往魏国。
信陵君道“虞卿何人也,而奉魏齐归?”
郭先生道“虞卿,赵之客卿也,周游诸侯,为说客。为赵上卿。”
信陵君道“赵上卿奉魏齐至,得勿为诸侯皆知!吾不敢请也!当以何辞?”
仲岳先生道“愿召虞使相见,以得其情!”
信陵君道“虞卿既赵上卿,不可与谋。愿先生往见,以查其情,而谢之。”
仲岳先生道“喏!”
仲岳先生驱车连夜赶到管城,距离虞卿随从到达已经有三天了。当仲岳先生看见两名使者没有住在驿舍,而是住在曹包的车铺时,觉得情况有些不对。急与随从相见,才知道虞卿是弃官潜逃,并非奉赵王命送魏齐归魏;而魏齐是在得到赵王将要围捕他,送给秦王的消息后,逃到虞卿那里的。仲岳先生还听到,秦王扣留了平原君,要赵王拿魏齐的人头来交换!
平原君被秦王无礼对待的消息,大梁略有耳闻,但大都将信将疑,即使相信的,也都归因于赵国没有善待异人,没想到内幕竟然是魏齐!仲岳先生不敢擅自处理,也不敢让随从住进驿舍,甚至不敢让他们在管城久留,毕竟这关系着三个万乘之国战与和的大事。他让曹包派车先送两名随从回去,把车铺内所有的五枚一斤重的金饼全都交给随从带上,又留下联系方式;自己回去再向信陵君报告,请示下一步行动。
两名随从身体还未完全从长途跋涉中恢复过来,就被仲岳先生催促着上路。虽然有曹包车铺的关系,一路顺利了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