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张顿一个人去怎么行!你们也去!(1 / 2)

加入书签

杜淹、长孙无忌同时抬起头,看向李二。

“长孙尚书,你先回陛下的话?”杜淹看了一眼长孙无忌说道。

“……”

长孙无忌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因为政事堂的事,他去了一趟御史台,找杜淹要说法。

谁能想到,就被杜淹拉着过来。

他也就从杜淹口中知晓了一个大概,具体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敢贸然下结论。

现在皇帝问询,杜淹把自己往前面推。

老东西!

长孙无忌暗骂了一声,瞅见李二盯视着自己,硬着头皮拱手道:“陛下,臣还不清楚事情原委,不敢贸然奏呈。”

李二嗯了一声,看着杜淹道:“杜卿,你说吧。”

“送信函的人,是在你御史台死的,信函里的内容你也看到了,监察御史的话,你也跟朕说了,你怎么看?”

“那臣就有话直说了。”

杜淹神色凝重道:“臣猜想的是,不能尽信河东道监察御史孙学上呈的奏折。”

“同时,也不能尽信河东道治所上呈的奏折。”

“当然,”杜淹继续说道:“那封信函里的话,也不能尽信。”

李二眉头一皱。

长孙无忌翻了翻白眼,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说了不等于没说么!

杜淹肃然道:“所以,臣以为应该再从朝廷派一个人,去往河东道一看究竟。”

“那样情况自然明了。”

李二深吸了口气,“人,朕已经派去了。”

闻言,杜淹愣了一下。

长孙无忌也愣住了,已经派人去了?什么时候的事?老夫身为吏部尚书,竟然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但是朕派去的人,现在还没有回信啊。”

李二叹了口气,河东道的事,其实他早早就心存疑虑。

这还得从第一次见张顿开始说起。

当初在张顿家里,张顿提了一嘴河东道大旱的事。

李二当时就留心了,还特意跟程咬金交代,让他派人去河东道。

前些时日,程咬金养好被张顿打的伤势后,就亲自去了。

但是到了今天。

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李二本想着再等等,可看着有百姓已经宁愿血溅御史台,也要将河东道干旱之事,上达天听。

他就知道,已经不能再等了。

必须要再派人去一看究竟!

李二的目光,在杜淹和长孙无忌身上转了许久。

把杜淹和长孙无忌看的浑身发毛。

他们隐隐感觉到,李二好像想要派他们两个人去。

“陛下!”

杜淹忽然肃然拱手道:“臣以为,长孙尚书能担此大任,为陛下去河东道一看究竟!”

“……”

长孙无忌盯视着他,鼻子都快气歪了,你他娘的,抢老夫的词儿?

“陛下,”他也拱手大声道:“臣以为杜大夫更适合!”

“不不不,”杜淹摆手道:“老夫资历尚浅,还是长孙尚书去合适!”

长孙无忌摇头道:“追缴欠款之事,就是你在朝堂上捅出来的,如果没有你,这件事还不知何时能解决,你居功甚伟啊!”

杜淹肃然道:“此言差矣,要说居功甚伟,还得是长孙尚书,本官虽然在朝堂上捅出欠款之事,可解决此事之人却是你!”

李二双手抱肩,面无表情的看着二人道:“要不你俩一块去?”

“……”

杜淹、长孙无忌登时不吭声了。

二人相互使着眼色。

长孙无忌:被争了,再争了陛下真让咱俩去了!

杜淹:你说怎么办?

长孙无忌:一致对外!

杜淹看懂长孙无忌的眼神,点了点头,沉声道:“陛下,臣有一个人选,绝对能担此大任!”

长孙无忌附和道:“臣也有一个人选。”

李二皮笑肉不笑道:“你们心中的人选,是不是一个人?那个人,是不是叫做张顿?”

“陛下圣明!”

杜淹、长孙无忌异口同声道。

砰!!

李二手掌猛地拍在桌面上,怒声道:“张顿一个从三品的京兆少尹,担得起这个差事吗?”

“你们一个是御史大夫,一个是吏部尚书,怎么,没有一点担当?”

“陛下,此言差矣!”杜淹昂首大声道:“河东道之事,局势复杂,臣和长孙尚书若是去了,容易打草惊蛇。”

“故而臣以为张少尹最为适合!”

“一来,张少尹刚正不阿,二来,他也是一个能臣!由他做这件事,好过臣和长孙尚书!”

长孙无忌点头道:“臣附议。”

李二冷哼了一声道:“那你们两个人干什么?在京城等消息吗?想得倒美!”

“这件事,是从你御史台而起,何况连杜卿你自己都怀疑,河东道的监察御史孙学有问题,你不该彻查到底吗?”

“还有你,无忌!”

说着,李二看向了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张了张口,很想说这里面有老夫什么事?老夫就是一个打酱油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