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张顿的办法,李二的欣喜(1 / 2)
“有办法。”
张顿开门见山说道。
众人顿时肃然起敬的看着他,果然,这位妖孽有办法。
众人竖起耳朵仔细听,张顿继续说道:“刚才二叔你说了,朝廷现在的问题,是国库空虚。”
“国库为何会空虚?是因为度支国用的过程,出现了问题。”
度支国用,就是预算。
“我大唐的度支国用,是按照全年的税收,来制定一个支出。”
“按理来说,支出绝对是低于税收的,不然度支国用就会出现茬子。”
张顿语气一顿,看向李二问道:“二叔,你刚才说我那老丈人,是在户部当职,现在国库空虚,皇帝会怪罪于他,就是说他是在户部四曹中的度支曹做官?”
好小子,挺会脑补啊,都不用朕找理由了,李二心中一喜,但面不改色的点了点头。
张顿微微颔首,果然跟自己想的一样,继续说道:“预算上出现问题,导致国库空虚,户部的度支曹确实该负责。”
“不过我有些好奇,度支国用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李二耐心说道:“今年年初到现在,我大唐出现了几次灾情,皇帝给受灾的地方免税了,所以就导致国库空虚。”
“皇帝的锅,却要我老丈人背,真是个混账玩意。”张顿撇嘴道。
“……”李二讪笑了一声。
房俊、杜荷、尉迟宝琪敬佩的看着他,敢当着皇帝的面骂皇帝是个混账,天底下也就你一个人了。
张顿继续说道:“我的办法,就是给国库弄点钱,弄到了钱,那问题就没了。”
“至于如何弄到钱,我有上中下三策。”
“下策和中策,我就不说了,我直接说上策。”
张顿竖起一根手指,肃然道:“我的上策就是,让长安城的豪门望族捐钱。”
“他们捐的钱多了,问题不就解决了?”
李二听得一愣,道:“我怎么听着,你这个办法是下策啊?”
让豪门望族捐钱?他们能乐意?谁吃饱了撑的,会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朝廷?
“这钱不好要。”房玄龄在一旁摇头道。
“何止是不好要,是根本要不到。”杜如晦沉声说道:“那些豪门望族,能不想方设法不给朝廷交税,都已经算好了,朝廷真要叫他们捐款,他们一定不会答应。”
“就算他们答应,能捐多少钱?捐的那点也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啊。”
张顿耐心道:“那要看怎么让他们捐款。”
“朝廷要是明着让他们捐款,那肯定不行,但要是给他们勒石记功呢?”
勒石记功?听到这四个字,李二、房玄龄、杜如晦眼眸一亮。
李二赶忙问道:“张顿,你的意思是,只要他们愿意给朝廷捐款,就表彰他们为朝廷做出贡献,给他们立一个功德碑?”
“对。”张顿笑着道:“这样一来,他们能不踊跃捐款?人生在世,多少人想图一个虚名而图不得?朝廷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能不把握住?”
“好办法!”李二激动的拍手称赞,只感觉面前的饭菜都不香了,站起身说道:
“我现在就跟你老丈人说去。”
说罢,李二投给长孙皇后一个眼神,然后带着她快步离开醉仙楼。
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见状,也纷纷起身,拱手道:
“张贤侄,我们也回去,此事关系重大,你老丈人可能还会用到我们的地方,我们就不多留了,告辞!”
说完,三位国公带着房俊、杜荷、尉迟宝琪,跟着李二大步离去。
有必要这么着急?搞得好像是你们给自己做一样,张顿哭笑不得的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
————
回到宫中,李二带着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直接来到甘露殿。
“玄龄,克明,你们说,张顿的办法可行不可行?”
听到李二的垂询,房玄龄神色一肃,作揖道:“臣以为可行。”
杜如晦附和道:“臣附议。”
“好!”李二脸上露出笑容,道:“那此事,朕就交给你们二人来做。”
“长安城内的那些豪门望族的府邸,你们都去一趟,把朕的旨意带过去,看看能收多少钱!”
说着,李二兴奋的搓着手掌,道:“他们捐款的钱数再少,也不会低于上百万贯吧?”
“臣现在就去。”看着李二急切的模样,房玄龄、杜如晦一笑,声音洪亮作揖道。
“辛苦你们了。”李二笑容满面点头:“早去早回!朕在甘露殿等你们消息!”
房玄龄、杜如晦重重点头,随即大步离开皇宫,去往崇仁坊。
崇仁坊,位于万年县,距离平康坊不远。
众所周知,平康坊乃是长安城一百零八坊中最繁华的坊市。
距离平康坊越近,房价就越高。
能在崇仁坊中买到住宅的人,都是非富即贵。
二人之所以选择先来到崇仁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姓七望的府邸,就坐落在其中。
房玄龄、杜如晦脸庞上带着笑容,来到写有“崔府”二字的豪宅之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