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国之卷:第二十八节 建文后裔(一)(2 / 2)

加入书签

们的猜测。黄森屏所谓的总兵头衔和受朱元章派遣下南洋应该只是他家编造的来历,根本没有任何史料支撑。而且你刚才说的什么朱元章留给建文帝的锦囊也只是一些野史和民间传说,是不是真的还要打个问号。再说了真要去找朱允炆这样大张旗鼓的就不怕打草惊蛇吗?”崔云红对此嗤之以鼻。

“我想朱棣之所以声势浩大的下南洋,还有不战而屈人兵之意,特别是打下安南后,无疑是向朱允炆和支持朱允炆的人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这大明己经是我朱棣的天下了,你们最好老老实实的把朱允炆给交出来。”吴廷伟觉得这样一脑补整个建文帝失踪的事情就串得起来了。

“其实他是真得也好,假得也罢,黄家很看重他是真得。既然如此,我们救他就不亏。起码可以拉拢黄家。”崔云红说。

“没错,虽说现在药物紧张一些,但是救治一个人用不了多少药。除了提升黄家的好感度,你们想没想过建文帝后代的出现有多大的政治意义?”

“对的对的,正好我们和大明撕破脸了,如果是真得,我们把建文帝的后代抛出来可就有够崇祯受的了。”黄路也来了精神。

“他有毛的政治意义……别人凭啥认你这个渤泥国冒出来的野皇帝?那些酸子们完全可以说这是我们为了扰乱人心找的假皇帝。再说了就算他是真得又能怎么样?建文帝本身在大明就有后人啊。朱允炆的五儿子朱文圭还只有两岁留在了宫中,朱棣一直就把他囚禁在凤阳,他和他的后代就是建庶人了……”崔云红不以为然。

“这个建庶人和朱顺燊的地位还是天差地别的,这位可是正儿八经的建文帝太子,大明正朔呐,法统地位可比朱文圭的后代强到不知道哪里了,再说建庶人的后代,最后见于史籍是明孝宗的时候,离现在都有一百多年了,很难说还有没有后裔流传下来。”吴廷伟说。

“大明正朔对我们没用。政治价值不大,我们也不太好利用。毕竟明国的法统元老院是直接不认的。”崔云红说,“要说价值,历史价值还是很大,可以给建文帝下落这个千古谜桉盖棺定论了。”

“你说元老院知道了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不知道,按一般来说,估计哪个收集名人癖的爱好者会收下他吧,是姓杜的那个吗?”

“好像是叫杜易斌吧,之前张罗集体婚礼的也是他,不知道会不会对这个在逃皇帝感兴趣,他可是对宋应星的兄弟都不放过……”

“话说你们俩是真信朱允炆跑到文来来了?”黄路还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正史自然是说朱允炆在大火中自焚,但是啊……”吴廷伟摇摇头“这真是假得连猪都不会信!”吴廷伟这一个谐音梗着实把三人给逗笑了。

“那是怎么个假法呢?”

“你看啊,这大火放得刚好朱允炆和太子失踪了,一起失踪的还有朱元章刻的十七枚传国玉玺中的皇帝信宝(诏见各地藩王、亲王、重臣及调兵遣将之用)、皇帝亲亲之宝(赏赐朱姓皇族之用)、皇帝奉天之宝(祭祀天地之用)、制诰之宝(给五品以上官员下诏之用,用得最多的宝玺)、敕命之宝(给六品以下官员下诏使用)……你说人被烧死了就算了,这玉玺还能被这点火烧化不成?并且还都是最重要能下旨的宝玺,朱棣要能拿到朱元章的玉玺还用的着自己重刻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