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封爵前奏(1 / 2)

加入书签

通过暗卫和明卫的耳目,兀鲁图斯也知道了民间百姓对自己的推崇。虽然他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美名而去推行这些政策,并且这些政策的实质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消费,提高商业的活跃度,让那些工坊和商行赚到钱。

因为流通环节的税收是免除了,但生产环节的却没免,所以官府这边其实还是有税可收的。另外让百姓们过个好年,也能增加百姓们对明国的认同感,对更多的潜在移民形成吸引力。口碑效应,就是这么来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维护明国的统治和长治久安。

毕竟只有明国百姓保持对明国官府的尊崇与维护,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在汗庭主力新年之后就会返回的情况下,外部的冲击对明国的统治而言是一场较为严重的考验。

兀鲁图斯也不知道,在危机面前,明国会走向何处。但他能确保,那就是尽力不让明国这艘船沉没。

到时候无论明国全力应对危机,对内部民间的掌控自然就会松懈。若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倾向,就很可能演变成较大的民乱了。

对此,前些年金国应对的法子是禁止百姓议论国政,以达到封锁消息的目的。这种事情看上去是一了百了的解决了民心,实际只会增加更大的风险,明国是万万不会做的。

因为掩耳盗铃,只会自欺欺人!

只要民心可用,面对外部的侵略者,百姓会自发的站出来守护他们的家园。而不是跟金国一样,统治崩溃之时,百姓做的竟然是反抗官府。

由此可见,金国的官府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大王,百姓们这么的称赞你,难道不高兴吗?”,陪伴在兀鲁图斯身边的是卓雅,这位掌管教育司已经有三个年头的女高官在兀鲁图斯从山东带了两个大美人回来后,就经常借着政务的名义,宿在宫里头了。

有时候还特意趁着天色晚了进宫,要与兀鲁图斯彻夜讨论‘政务’。这种‘以公谋私’,霸占兀鲁图斯的行为极大的引起了王稚和张毓婉的不满。但她们是后来者,名份上还只是妾室,没法子在身份上压制卓雅。额吉塔娜倒是身份足够,但她因小产的缘故,身子一直不大好,这么将养着倒顾不上卓雅了。

这也使得现在,卓雅几乎都要将自己贴在兀鲁图斯身上了。

“高兴,怎么会不高兴!这些称赞里,教育司定然也是出了不少力的吧?”兀鲁图斯回过神来,轻柔的抚摸着卓雅的秀发。

民间的舆论虽然被《大明日报》所主导,但教育司的影响也是不能小视的。在那些学堂里,忠君爱国的想法经过持续不断的熏陶,已经扎进了很多学生们的骨子里。

而他们回到家里又会影响到身边的人,使得更多人受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

“能为大王尽一份绵薄之力,是奴的心意。那县公的爵位,实在受之不起。”卓雅情深意切的说着,故意用手挠了捞敏感的地方。

此次大明新年的重头戏,就是封爵了。

本来这事在建国的时候就该拿定主意的,但当时诸事繁杂,且兀鲁图斯觉着还不到时候,便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等到今年新年,战事已经暂告一段落。

且有着汗庭回归的压力在,兀鲁图斯不仅要拉拢底层的民心。这些帮助自己维护统治的文武百官们,也要给点甜头的。按照功绩,从正二品的郡公到从五品的县男逐渐递减。

卓雅的县公,乃是从二品,算得上高位了。

不过目前礼部那边只是拟定出了章程出来,具体的封爵还得兀鲁图斯和枢密院分别过目后才能作数。

因为有相当一批的老臣是非蒙古人出身,但都被封了很高的爵位,所以在名单泄露出去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特别是最高的郡公名单中,仅有的两位还包括了一位汉人。在蒙古和那些眼红的非汉人大臣看来,实在有些偏颇。更重要的是,那汉人还是一位文臣。

在以武为尊的大明,军队在明国国内拥有崇高的地位。所以此次封爵,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军方将领。文臣在其中,只占据了一小部分。尽管如此,枢密院左尚书周绍,还是被封为了郡公。

军方的一些军将认为,这是礼部的官员在讨好枢密院,故意打压都督府为首的军将们。

也是和武人在战场上杀敌获取军功相比,文臣的功劳就不会那么显白。且蒙古草原又向来轻视文治,且文臣中多是以汉人及汉化较重的非蒙古人为主,两方本来就不大对付。

如今有着封爵的引子,加上文臣、汉人等因素,立即就引来了不小的非议。

其中争议最大的,还是武将们觉着,文臣之首的周绍没有上阵杀敌,没有立下寸功。只是居于庙堂之高,怎么就能封为郡公。这对那些出生入死,埋骨沙场的武将们,实在有些不公平。

这些声音兀鲁图斯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立即出面干预。因为大明朝廷虽然是一个集体,但到底是包含了各种不同的利益小团体。且文臣武将的不对眼也不是大明才有的!

在其他国家,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历史上,这事儿也一直停歇过。反正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吹倒了东风。让非议再持续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