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北上见闻(二)(1 / 2)
灯塔位于码头附近的山丘上,步行便可前往。因而王文统拒绝了住店和乘车,但也没买馒头。而是走向码头不远的茶汤店,买了两杯,明国特有的奶茶。浓郁的奶香混杂着清新的茶香,并且还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添加不同分量的糖。
考虑到贾涉从没喝过的缘故,王文统给自己点了半塘,给他则是全糖。等待的空闲,王文统注意到奶茶的口味已经不再是原来牛奶加茶的单一选择了。有李子、苹果、葡萄、菩提、甜瓜等水果味的,还有随着茶叶来源的变多,根据不同茶叶品类调配出的不同口味的茶饮。
等奶茶做好了,王文统又从一旁的糕点铺里买了一包桂花糕,两个外观呈方形的面包。听说这是从极西之地的传过来的食物,这店铺的主人也是从极西之地过来的。
不过对方的命运有点悲惨,是被***教徒给俘虏了,辗转多次,结果又成了蒙古人的俘虏。等来到东蒙古时,刚好撞上兀鲁图斯主动赦免奴籍的仁政,便在工坊当了一段时间的工人,在取得辽宁行省的户籍后,便向蒙古银行申请了开店的贷款。
在用双手证明了自己的手艺后,蒙古银行也就给他下拨了开店所需的款项。如此,才让他有机会在码头附近开设店铺。
贾涉听到店家的经历后,既咂舌对方的经历之丰富,又惊讶明国的包容与开放。并且在仁义上,似乎比得上自誉为礼教之国的宋国。毕竟在宋国国内,还是有大量奴籍存在的。而且像这样的番邦外夷,想要在宋国得到自由民的身份,那也没那么简单。
仅仅是奴籍一项,就几乎没有可能成为自由民了。还资助其开店,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再看店家脸上洋溢的满足的笑容,贾涉对这个北方蛮夷之邦也生出了几分莫名的好感。再看码头区域商业繁盛,各式店铺鳞次栉比。往来的客商旅客来来往往,繁杂之中,又秩序井然。
更让他惊讶的是,如此繁华所在,竟然看不到乞讨的百姓。并且街面上干净整洁,时而有穿黄马褂的人主动清扫掉落在地的废弃之物,听王文统介绍,这是明国特有的环卫工人。主要的职责,便是负责街面上的污物。
时而还有身着统一黑色修身服饰的官差在街头巡视,这是明国的治安军士兵。维护街面上的和谐安定,则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和印象中百姓们对官差的惧怕感觉不同,这里的百姓似乎对官差的存在非常适应。贾涉注意到,官差巡视时,一些熟悉的店家还会主动跟官差们打招呼。
不仅如此,这些店家还会将自己所售卖的吃食,主动递给官差尝尝。贾涉心里不由一沉,心想明国的官差其实也和宋廷一样,这些百姓们估计也不是真的不怕官差,而是故意做出这番姿态拉近关系。
这时有太过热情的店家在推搡中,忽然碰掉了手中的糕点。不仅如此,还砸在官差的衣服上,弄出好大一块污渍。
正当贾涉以为会上演熟悉的官差呵斥,百姓告罪的场景时,那官差却是从口袋里掏出铜板,询问着糕点的价格。
店家连连赔礼,推辞不受。但官差还是将铜钱塞到了店家的柜台上,以作糕点的购买之资。
“济川,你是不是很疑惑官差为何不受?”看到贾涉脸上的疑惑,王文统笑着问道。
“如以道所见,我对此确实困惑不解。仅仅一块糕点,想必价钱不高。且掉落在地也是那店家的缘故,官差何须如此客气。这实在有些有损官府的威仪。”贾涉实话实说道。宋廷的官民之间,绝对不会做到如此客气。在百姓们跟前,他们这些官府中人可都是高人一等的。平时不刁难他们便已是百姓口中的青天大老爷了。
“济川有所不知,这可是我们明国的特有民情。早在建国之前,传闻大王还在东蒙古草原时,初建治安军,便明令他们不准侵害百姓,不准白白受用百姓所赠之物,不准以权谋私。触犯这三条底线者,初时皆为死罪,如今已改为流刑了。”
“你们国主如此体恤百姓,可真是百姓之福啊!”贾涉不得不由衷的佩服道。
王文统朝着东北面拱了拱手,才道:“如此善政,确实是百姓之福,明国之福。只是曾伴驾国主左右时,国主曾言。汗庭暴政虽能得天下一世之久,却无法尽收民心。东蒙古国力比不过汗庭,因而只能多施善政,多收民心。在这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尽力打造出一番国泰民安的乐土。”
“国主志向远大,乃是明君典范。”贾涉想到了宋廷的官家越发年迈,朝堂上又有史相之流祸乱朝纲,只觉与明国相比,竟有些不如。
灯塔所在的山丘距离商业区不算远,转过一条街道,再往前,路面便开始绵延向上。路边的店铺少了些,多了些普通百姓的居所。但街面依旧干净,水泥路面也到此为止,改为青色的石板路。
从山下看,灯塔如传说中的擎天玉柱,让人望而生畏。循着台阶往上,贾涉拿着盛放奶茶的木杯,边喝边与王文统说着趣事,也还算怡然自得。
这木杯是可以卖钱的。上面勾画着姿态优美的仕女画,据王文统介绍,这画上的女人乃是明国戏班的一个颇受追捧的戏子。在仕女的旁边,则写着三个大字‘百味阁’,乃是他们刚才所购买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