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山东李全(1 / 2)

加入书签

次日,科举的第三场策论开考。和算术一样,分值为十分。

虽然受了昨日的影响,郑明俨今日的状态不是很好。但这次科举考试事关自己的前途,他还是强行压下心中的杂念,全力应对此刻的考试。

题目就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下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句出自亚圣孟子的话,对于读书人而言并不算陌生。甚至很多读书人,都知道其意思。可是若要真的按照先人留下的释意来解释,那此次策论考试不考也罢。

因为答案大家都知道,这场考试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郑明俨没有立即下笔,而是脑海里快速回忆着《科考要典》的相关解释。

和他一样,鸦雀无声的考场内,并没有考生马不停蹄的刷刷写上早已知晓的答案。而是都皱眉沉思着,想着该如何表述才是出题的考官想要看到的答案。

同一时刻,上京府的考场内,祖宗泽也在思考着考官的用意。虽然现在他们祖家已经通过开办养殖场,成功跻身成为上京城最大的养殖商人。他的家产,也完全满足两个儿子娶媳妇的聘礼和女儿出嫁的嫁妆,甚至还绰绰有余。

但当初辞别账房先生的初心,他可没有忘记!

因而在科举考试确定了具体的考试日期后,他就立即将生意上的事交由王铁牛夫妇和自己的夫人搭理,自个儿则全心全意,将全部心思都投入到科举备考之中。

因有闲财,他还聘请了学堂有名气的教书先生给自己开小灶,所以国学、算术的考试上,他自我感觉不算差。当下面对策论,他也是皱眉沉思了许久。

但结合《科考要典》与平时官府所推出的各种安民兴商之策,他忽然眼前一亮,有了豁然开朗之感。立时便酝酿几许,下笔之时,思如泉涌,如有神助般顺畅。

而在海拉尔行省的满洲里,海拉尔别吉已经在呼呼大睡了。经过国学、算术两场科举考试,她已经对科举毫无兴趣了。因为无论是国学还是算术,对她而言都难如登天。到了今日这场策论,她甚至直接看了眼题目就索性放弃了。

与其不同的是,耶律楚材连续参加了国学和算术考试后,对东蒙古的那位大王越发好奇起来。因为这种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考试形式与考试内容,若非眼光尤为独到,或者沉浸官场数十年之辈,是绝不会弄出这样的考试,问出这样的问题的。

而根据目前得到的消息,那位大王还只是个少年。可这所作所为如此老练,倒真是让人好奇,是不是真的有高人在背后指点那位天纵奇才的大王。

尤其是今日的策论之题!

以一个众所周知的亚圣之言作为本次科举考试的收官之题,很是让人抓狂出题者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思。

不过耶律楚材结合自己在东蒙古的所见所感,以及沉浸官场多年的经验,已经猜到了出题者的用意。因而直接下笔,‘水能载舟,亦能覆州······’

待日头升的很高,策论的考试终于结束。

一些考完的读书人就像后世庆祝高考结束的学生们一样,三五成群的邀上好友,在城里直接痛饮。

这让城里的酒肆和客栈生意,都无形中火热了一把。

因距离公布考试结果还有一段时间,在满洲里耽搁了不少时日的汗庭使团在考试结束的第二日,便也启程南下了。

就在东蒙古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行进时,与大连港隔海相望的登州之地,红袄军的大都头李全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大祸临头了。

当然,现在他已经成功洗白了身份,从反抗金国的乱民山匪,摇身一变成宋国的地方大员了。

身上的头衔也很多,比如大宋京东总管、武翼大夫、达州刺史、广州观察使等。不过其中真正有用的头衔,还是京东总管。且地盘也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拥有登州、莱州、宁海州、潍州、密州、莒州、淄州、滨州、棣州、济南府、青州、益都府等地,几近割据后世的山东省了。

因其势力膨胀得太快,向来对武将防范甚严的宋国已经想着法子给李全分权了。同时也出于不信任的缘故,宋国严格封锁淮水,防范北军入境作乱。

和宋国内部已经承平百年,地方武将已经文官化不同,这些起于草莽的义军怎能受的了这等窝囊气。所以与宋国的关系,也可谓是江河日下了。

只是如今李全还没有与宋国正式的撕破脸,依旧当着宋国的官,拿着宋国的赏赐与俸禄。同时对内自成一家,积极往周边扩展势力。或许是在山东之地发展得太过顺风顺水了,其底下又控制着宋国、东蒙古、蒙古汗庭、金国等己方势力的商路,所以底下以没收一半商旅物资为条件,使得境内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这和那些穷苦的百姓是没干系的!

无论是女真人还是蒙古人,抑或者是汉人,他们都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一辈子都在地里抛食,并且还要将大量的收成缴纳给地主和李全的官府。碰上天干或是地涝,饿死人也是常有之事。

千百年来,官府收税也是天经地义的。至于安民,在天灾人祸时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