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汉人的悲哀(1 / 2)
“宋道长以为,是简化汉字所写方便,还是汉地之汉字书写方便?”,兀鲁图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也是他不可能说自己是从后世来的,学的就是简化汉字。不推广这个,难道推广自己压根没学过的繁体汉字?
“自然是王爷所传的简化汉字方便。但贫道以为,汉字也,流传千年,自有其涵义与底蕴。若王爷轻易更改,岂非失了其真正的传承?”,宋德芳有些谨慎的说完,见兀鲁图斯没有任何生气的迹象,不觉松了口气。
到底草原上那颜们对他们这些羸弱的汉人的看法是从骨子里就带着蔑视的。即便曾经有秦皇汉武的赫赫汉人帝国,最近的也有数百年前的大唐帝国。但有宋一朝,自岁币开始,便给关外的小族以羸弱之象。更有百年前金国南侵之时的靖康之耻,宋国汉人的形象便再也无法摆脱羸弱的刻板印象了。
虽然他不是奴隶,但在草原上也见惯了那些被抓到草原上的汉奴。便也知道在这些蒙古那颜们眼里,自己这汉人其实是最低微与卑贱的存在。
如今自己这般反驳高高在上的王爷,已算的上冒犯了。
“道长所言不假!本王简化汉字确有失其传承之意,但在本王看来,文字的真意应是传播与教化,而不是徒有其形。”,说到这里,兀鲁图斯想到了后世简化汉字在全国扫盲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当时的决策者们,所面临的质疑之声想必更重吧。
便接着道:“如今蒙古之地重武而轻教化,传扬汉家文字不是重在其形体,而是其教化之功效。而汉地之汉字笔画繁多,书写极为耗费心力。在重武而教化不易的草原,实乃一大弊病。因此,本王不得不加以简化,以便让本部牧民知晓何为天地君亲师,何为仁义礼智信?”。
“王爷深谋远虑,实乃贫道所虑不周也!”,听完兀鲁图斯的话,宋德芳虽还是有些不赞同,却也说不出反驳的理由来。便干巴巴的称赞了一句,就想转开话题了。
只是兀鲁图斯却被勾起了兴趣,接着问道:“宋道长身为汉人,可曾想过为何汉人在草原会沦为与牛羊等牲畜同列?”。
这话可算是诛心之语了!
哪怕兀鲁图斯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宋德芳也忍不住沉下脸道:“贫道虽身为化外之人,不在意俗世,性情寡淡。但王爷此番贬低汉人,那贫道也不自讨无趣,这便离去。”,
但在走之前,宋德芳又道:“只是王爷可知,贫道师傅也是汉人。但其却得蒙古大皇帝陛下召见,身份尊贵。因而王爷所言汉奴与牛羊同列,实不可以偏概全,以为汉人皆是等同牛羊之辈。”。
“道长莫要羞恼!本王实非贬低汉人,而是痛心乎!”,说着,兀鲁图斯的语气也变得低沉道:“本王之亲母乃汉奴出身,因而本王自小便也颇受羞辱。后来翻阅汉家典籍,才知汉家江山也曾囊括草原,汉家将军,还曾在居胥山提字。
当时那汉人出入草原,想必不会是现下与牛羊同列吧?
因此本王常会困惑,那时的汉人与今日之汉人有何不同?为何当时能在草原为人,今日却要如同牛羊苟活?后来看多了从南边汉人传来的典籍后,本王才明白。汉人之传承一直都在,哪怕如今宋国偏安江南,汉人的传承也一直有所发展。
只不过和曾经的汉人相比,却少了些东西。”。
“是什么?”,宋德芳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道。
一直都在旁边认真听着的胡努尔也忍不住插话道:“是强大的武力么?”,经过中都之变,从宫廷被掠到草原为奴的胡努尔,对当时蒙古人的武力尤为印象深刻。
“不,是骨气!”,兀鲁图斯道:“汉家传承只重其形,如字也,如孔家学说也,如礼也。真正的骨气,却早已失传。因而甘愿为奴为婢,上位者也只知传其形,而失其意。所以金国汉化不足百年,便已江山倾覆,一朝沦亡只在旦夕间。”。
身为金国人,胡努尔和宋德芳对此都深有体会。在他们印象中,金国女真人那是何等所向披靡的存在。但一碰到蒙古人,就像生病的老虎,被打得已经濒死了。
而汉化,却是金国衰弱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曾几何时,女真人还只是从林子里走出来的野人。他们不知生死为何物,战斗时所向披靡。而进入汉地百年,便也学会吟诗作对,喝酒赏月了。
而从前被他们所习以为常的骑射之艺,却已被弃之如敝履。
如今面对蒙古人,却只知道一味卑躬屈膝,但最终还是免不了亡国的命运。而至于他们这些汉人,本就是女真人的奴才。现在汉地的主人换成了蒙古人,他们这些当惯了奴才的汉人,也已经习惯了向强者摇尾乞怜。
想到这,无论是胡努尔和宋德芳,都免不了升起一种源自血脉中的悲哀。
那是对汉人曾经辉煌过去的怀念和对如今和牛羊同列的悲叹。
“本王算不得汉人,但却想传承汉人之骨气。且母家为汉人,因而也不想见汉人再如同牛羊。如今这番简化汉字,也是想让汉家传承更广。在草原,留下一点汉家的念想。”,兀鲁图斯有些彷徨的说着,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但如果什么都不做,他知道自己是没有一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