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朕的天下(1 / 2)

加入书签

南山上。

小奉天现如今十分的忧愁,这份忧愁不是练枪带来的,而是现在自己每天起床之后要完成的功课太多,不仅要打水做饭,练枪读典学棋,而且这一所茅屋太小,爷让给自己的师傅也搭一个住处,这一下更加加大了小奉天的劳动量,名正言顺,诸葛长明美其名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反驳无门也只好默默接受,哀叹一口气之后也就屈服了。

小奉天虽然是嘴上喊,但是落到实处还是踏踏实实的做好了每一步,不出半旬,师父的小茅草屋就落成了,和自己的师父相处的时间越长,小奉天就越感觉到敬佩,自己这师父上山虽然并未带来一本书,但那肚子里估计是装着这天下的所有书,从《易经》到《庄子》到纵横鬼谷,再到时下六朝的各个文派大家,骈散各体,都了然于心,未有不熟,未有不知。

不过这小奉天最喜欢的还是兵家的一些经典例战,和老师对这些战役的评述,对这交战双方的将领因地制宜,天马行空、千奇百怪的战地战法心生向往,每每讲到精妙之处时候,小奉天拍手称赞,但诸葛长明也不是一味的讲故事,而是客观讲完战役的过程,不做任何的讲解,而是反问小奉天的理解。小奉天每当这时都会思考半天,然后给出自己的见解,虽然大多数看法都是比较幼稚的,但是也不乏有很多连诸葛长明也不得不心底一惊。

有了这些天的学习,反而是没有落下力气练枪的进度,这其中的道理,小奉天虽然不太理解,但是隐隐约约还是有些感触,是因为那些诸子百家经典子集的影响,枪诀原是用枪之人为了更好的配合着枪法使用,起引导作用的口诀,其本质也是为了契合枪道。老人让小奉天在潭水面前练习枪而不告诉后者这其中的奥妙,原因就在此,他是看好小奉天打拳的底子和对于武道的悟性,打拳这些年已经证实了根骨是乃上佳,如今缺的就是那股子悟性,这是修不来的,所以枪招第一招阅山海是爷对孙子悟性的考验,至于书生那天的点播,长久来看也不知是好还是坏,但就一点,小奉天一点就悟,已经算是上品。

江南郡,金陵城,楼外楼。

首座上是荀家当代家主荀无羁,其余各座上都是荀家主事,并依靠荀家的各小族。今天这一次的聚集,只为如今皇帝破格提拔的宠臣邱传,这次这位炙手可热的兵部尚书衣锦还乡恐怕不会对荀家手软。

坐上的人意见分为两类,一类主张的是这主动修补和兵部尚书邱传的的关系,毕竟丘家现如今如日中天。另外一些颇有血气方刚的,则是主张对抗,视邱传为一时之锋,待到议礼之后,必将在官员倾轧之中泯没。

家主荀无羁并不说话,只看着眼前争论不休的族人,心里有些失落,荀家百年,宰辅也出,三公也有,如今落得这个地步,凡大事必要有静气,这是荀家的祖训,到自己这一辈,青年多是纨绔,家道再不似从前。

一时半会,谁也不能说服谁,争论声越发大。三巡茶之后,荀无羁,拍了拍座子示意众人且安静,然后站起身来对着众人说道:“丘尚书回金陵,乃是衣锦还乡,我荀家未能雪中送炭,也不见得扛不住这一阵风。况且,骤登高位之人最在意声名,只要荀家不主动生事,必然不会有这一难。”

台下之人,听完连连点头,这一番话,将所有的可能都含括在内,不由得别人不服。

“所以,今日召集各位,是要叮嘱一下,我荀家直系也好,属下支脉也好,这段时日一定对子弟有所约束,不要生事。”

论事之后,相继离开。留着荀无羁一人在楼外楼,重重叹了一口气,荀家百年,

洛阳城,首辅夏严辞官之后,皇帝似乎不着急补齐,而是任由空缺,事实上只要是因议礼辞官的除却首辅夏严,都没有应允,但这些官员在各部都或多或少带着些怨气,因此各部都不再似以前的和谐,每到公议日都会有新的官员因廷仗而被迫停职。

凌云台上,皇帝带着老城陈嵩,一前一后。

皇帝背手而立,身后老臣陈嵩则是半躬身,这情形像极了左直门那天群臣带着奏折,皇帝带着身边仅有的老臣,立在这高台上,如今不见了首辅,但见青山依在。

两人站立了大概半个时辰,皇帝转身,看着身后的老臣已经有些支持不住了,赶忙挥手示意赐座,老臣陈嵩也不推辞,就着坐下了。皇帝冷哼一声,转过身去,说道:“朕这些天,时常在想夏师辞官前的那个折子,史官和后世该如何书写,悍臣满朝,和朕对峙这些天,有哪个是站在朕的位置上,去看这天下?

藩王就藩,军政大权都在百战老将军的手里,这些将军都披着傲世的战功,朕如何能说三道四,若是朕的叔伯兄弟和这些将军搅和到一起,我这皇帝还能做到几时?”

说到此,皇帝顿了一顿,老臣陈嵩不知何时已经跪在地上,将头伏在地上。

皇帝转头余光扫了一眼。

继续说道:“这六部,我提了一个邱传,暗地里也放了些混鱼,这都是靶子,是时候有一个威望足够的老臣出来,中间权衡给朕当个说客,夏师呈递上来的折子里面荐上来一位,你觉得会是哪一位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