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风向又变了(2 / 3)

加入书签

的结局也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最起码要比他们现在的情况更好。

王国朝廷是远在太平府和纽约,王国朝廷无法时刻亲自监督地方官员,只能依赖其他官僚组成的监督机构去监督他们。

自己这些地方上的贵族,可是能够随时在身边盯着他们的,他们只能服从自己才能维持地位。

所以他们乐意配合大明朝廷,摆脱自己这种地方贵族的限制。

大明本土的历史上,地方贵族逐渐消失,宗族也逐渐消失,中央朝廷的权威却不断上升,应该就是这种对抗的结果。

治理庞大的帝国必须使用职业官僚,而官僚们是天然支持中央集权的,高级官僚的地位会逐渐超过常规贵族。

现在美利坚王国朝廷与自由邦的矛盾,只是大明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进程的重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下大势。

“这也是真的是他妈的……让人感到痛苦而又无奈的真他妈的见鬼的现实啊……”

亚当斯越是精明,越是世事洞明,心中就越是无奈。

大部分普通贵族代表,并没有亚当斯这种清醒的认知,对于官僚们的反应有些不理解。

亚当斯想要在会议上跟所有贵族们解释,也根本没有机会和条件。

自由讨论会议这样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现场的舆论趋势已经基本趋向统一了。

民间代表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官吏代表们在配合贵族控制局势的同时,也开始向自己让步了。

官吏代表可以支持改革,但不能改太多,最起码不能把自由邦本身掀了。

民间代表们最初的计划,其实也是在会议上妥协。

直接改自由邦为自治领甚至省份本来就是开口价,肯定是要在会议上与贵族们讨价还价之后再互相让步的。现在官僚代表或明或暗的点出来的方向,符合他们最初的想法。

是昨天上午的大优势,让他们很多人的情绪过度高亢,产生了可以“完胜”的幻想。

当时真的以为可以直接把自由邦改成省份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代表意识到“完胜”已经基本不可能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案也理所当然的恢复了最初的方案。

现在有比较清醒的代表,就开始抓住官僚代表的话茬,把增加协议事项的事情咬住确定下来。

官僚代表们本来就准备这么干,所以只是稍微招架推诿了一下,就基本应下了这样的承诺,明确表示支持这样做。

只不过具体哪些事情可以成为协议事项,还要皇子们来决定。

朱靖坤看现场议论的差不多了,就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今天上午的会议也暂时结束了。

礼仪大臣要求所有的代表起身,恭送皇子们离开会场。

朱靖坤带着皇子们离开之后,现场的会议名义上是散会了,但是很多代表没有马上离开。

贵族、官吏、民间这三方的很多普通代表,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对目前的局势看的不是特别的清晰。

会议上的三方似乎进入了比较混乱的状态,但皇子们却宣布自由讨论阶段结束了。

他们本能的询问自己身边的人,求助自己熟悉的比较有威望的人,断断续续的持续讨论许久,才慢慢弄明白了当前的情况。

最为精明的那些代表,觉得除非皇子们有特殊的计划,接下来的自由邦改革应该已经确定了。

后续需要讨论的,只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了,确实该总结了。

这种妥协的结果,是各方都不是非常满意,但也是在大明的力量压制下,各方都能够接受的结果。

以后自由邦的官僚,不再只属于自由邦,应该会变成王国和自由邦双重管辖。

因为让王国朝廷安排人员,负责监督自由邦官吏的方案,现在已经基本上是确定的方向了。

现场的官僚,以及现场的民间代表,都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成为王国官僚。

现在这种形式的讨论会议,都有可能成为某种先例。

以后民间舆论对自由邦有什么诉求,都可能会出面呼吁王国朝廷主持类似的会议。

这个会议有可能会变成自由邦的联合议会。

不能算是王国议会,因为这个会议上没有自治领和省份的代表,会议上也只讨论自由邦事务。

那现场的这些代表们,以后还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会议,一起讨论和争执改革的方案。

因为这种理所当然的可能性,大部分人现在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不满,

不过也有少数性格比较激烈和极端的,就现场用自己的态度和言语来表达对其他人的不满了。

但会议本身已经结束了,有人大吵大闹也算是正常,也不影响会议本身了。

三方的代表去王宫的食堂吃了午饭然后稍作休息。

下午两点会议继续进行,朱靖坤宣布会议进入总结陈词阶段,让贵族代表、民间代表、官吏代表依次发言。

贵族代表和民间代表的发言,与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内容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会议开始时候的陈述,是以说明问题和摆论据为主题的,现在变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