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官吏和议员代表的态度(2 / 3)

加入书签

位的。

如果他们站在贵族一边,那现在肯定不能跟贵族们对着干。

如果皇子们最终没有支持民间代表,反而决定支持贵族们,不改变自由邦和贵族的地位。

那官吏们还要继续在自由邦当官,继续给贵族们干活呢。

那他们更加不能得罪贵族了。

这些官吏本来是应该支持贵族们的,要让他们反过来支持民间代表的条件非常脆弱。

第一,民间代表在辩论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皇子们和王国朝廷都支持民间代表,决定改自由邦为自治领或者省份。

第三,王国朝廷在与自由邦的对抗中获胜并迅速控制局势,成功将自由邦完全改为自治领或者省份。

第四,作为官吏的他们也站队王国和民间代表。

第五,王国政府将他们直接留任,担任新成立的自治领或者省份的官员。

这些条件是递进的,全部满足的难度非常高,关键是中间的任何一环崩了,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他们现在摆出两不沾态度的真正原因,只是因为现在民间代表的声势太大了,有很大概率会真的引发皇子们推动的改革。

那样他们就不得不站队到皇子和民间一方了,只是在真正尘埃落定之前,他们不敢公然表态而已。

结果现在民间代表直接说,就算是自由邦改成自治领了,他们也不能留任。

那他们支持民间代表的脆弱条件就直接崩溃了。很多官吏代表很快就想到,如果皇子们因为民间代表的呼吁,就开始了自由邦改革。

关键是在民间代表的配合下完成了改革,那这些民间代表在改革的过程中和之后,必然获得巨大的声望和话语权。

他们未来的地位接近于原有的贵族,甚至可能成为新的贵族。

有人意识到,只要自由邦的改革开始了,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保持现有的收入和生活了。

官吏们最不想面对的就是没有确定路线的改变。

那么,如果他们完全占贵族,坚决反对自由邦改革的话,有没有机会阻止改革呢?

皇子们都是刚来美洲,关于美洲的情况也要通过他们了解。

关键是,如果贵族和官员全都反对,他们真的会冒险支持自由邦改革吗?

大概率是不会的吧?

于是本来大部分只想和稀泥的官员代表们,开始有人比较鲜明的支持贵族自由邦,反过来攻击民间代表了。

普通官员和吏员,本来也是摆弄文书的专家,议员更是要有辩论能力,他们都要能够糊弄住贵族。

所以官吏代表们的辩论水平明显比贵族们普遍高一些,与民间代表之间也没有等级差距。

关键是官吏们更加的“专业”,能够拿出很多衙门、法院、议会工作中的困难,来堵民间代表质疑的嘴。

同时用这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去质问民间代表们“你懂不懂”、“你想得太简单了”。

官吏们开始帮贵族们说话之后,会场上的局势也稍微偏转了一些。

只不过大部分官僚都没有拿出全力,很多官员还想要继续观察风向,关键是看皇子们的倾向。

以至于总体上还是民间代表稍微占据优势,只是不能压着贵族们随便喷了。

贵族们因此稍微松了口气,但也看得出官吏并没有用全力,仍然在观望更多的具体的动向。

当天下午的会议非常热闹,普通代表的咨询持续到了下午五点。

朱靖坤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再次开口宣布会议第三阶段结束,会议本身也暂停,明天上午九点继续。

朱靖坤宣布之后,还是皇子们先离场,然后各方代表分别退场。

这次三组人的状态跟中午就截然不同了。

民间代表们总体上仍然比较乐观,但也没有上午那么的欢欣鼓舞了,有人开始意识到他们的策略出问题了。

代表们离开王宫之后,马上继续聚在一起讨论,处理当前的情况并做好接下来的预案。

有人理所当然的提出,不应该攻击官吏代表们的。

大家应该集中火力攻击自由邦贵族,先在会议上取得绝对优势,将自由邦改革的事情确定下来。

虽然在改革的时候应该清理这些官吏,但他们之中也是有可以拉拢的对象的,所以现在应该暂时不要将他们整体牵扯进来。

不过大部分人仍然没有意识到,在直接攻击了官吏代表之后,再想要让对方恢复中立,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最起码要亲自去解释和说服,要组织一些能够说得过去的说辞,而不是单纯的“停止攻击”。

毕竟,在他们看来,他们现在仍然是占据优势的,只是差距缩小了而已。

与此同时,贵族们的反应就快多了,虽然现在的议会论战能力衰退的厉害,但却还有几个拥有实际斗争经验的老东西。

特别是垂垂老矣的亚当斯,年轻时候就是十三个殖民地最著名的律师,还直接参与了对大明的外交。

下午的会议结束之后,亚当斯带上了另外几个自由邦的贵族,以及自己的儿子一起出面,主动凑到了官吏代表的人群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