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规则和依仗(2 / 3)

加入书签

…父皇会不会采用太祖高皇帝洪武时代的方式,安排我们兄弟出去当塞王。

“不过这个塞不再是以往的北方边关,而是大洋海外的美洲、霖洲、非洲等地方。

“同时不是让一个皇子独处一地,而是要让十几个兄弟负责一个地方。

“所以才要求我们内部协商共同决策,让我们群策群力……”

九皇子听了就直接反问:

“父皇得给我们多少护卫军团,我们才有可能顶得住朝廷的削藩?

“如果父皇给我们的真的太多了,那又如何保证朝廷的安全?”

十一皇子尝试分析着说:

“所以,父皇会不会构建某种平衡?

“少数几个藩王的能量,肯定跟朝廷相差甚远。

“但是大部分藩王联合起来,就足够对抗朝廷的力量了。

“毕竟咱们可是有一百多个兄弟。

“如果按照都按照亲王标准,以后每个人都有一个卫的护卫军团。

“那我们的军队加起来就有上百万人。

“父皇还有十几个兄弟,以及一大群重要的功臣藩君,再加上一群海外夷人君主。

“他们能够供养的军队也得有上百万。

“朝廷没有办法一口气消灭所有藩国,那相当于打一次世界大战。

“如果没有致命的威胁,藩王们肯定不会大规模联合,所以平时朝廷仍然具有优势地位。“朝廷一旦开始削藩,所有藩国都会警惕起来,进而有可能会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战争规模就会变得非常庞大,朝廷的大臣们都得考虑值不值得的问题。

“只不过,平日一言九鼎的颐指气使的藩王,应该怎么跟地位相似的其他藩王合作,却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如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规则,就像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一样,互相扯皮到什么都干不成。

“所以父皇才会强行把我们绑一起来训练,让我们提前适应这种方式?”

九皇子听到这里猛地打了个激灵,这个十一皇子最后的说法,不知道是故意还是巧合,反正是刺激到了他自己。

九皇子朱靖坦在大部分时候,都不想跟自己这些兄弟扯皮,对现在的实训安排是一刻也不想坚持。

朱靖坦觉得,现在他们就是在浪费时间,把其他十一个兄弟都赶走,自己一个人处理广东的事情,会比现在十二个人更快。

九皇子从未怀疑过自己的这种本能想法,但是十一皇子的话让他忽然警醒了:

自己一个人单独处理广东的事情,固然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决策权,也有可能提升办事和决策的效率。

但是风险也只能一个人承担,自己要是把事情办砸了,父皇处理起来肯定毫不犹豫。

但是如果是十二兄弟一起把事情办砸了,那父皇就得考虑一下了。

这个情况切换到未来,父皇去世之后,某个兄弟当了皇帝,其他兄弟们当了藩王之后。

如果新皇帝要削藩,如果藩王们各自为战,那肯定会被各个击破。

如果藩王们通力合作,那皇帝就要考虑后果了。

甚至于,如果藩王们联合起来的话,可以反过来限制皇帝的作为。

如果一百多个兄弟都当了藩王,然后就这样聚集起来开会,形成了某种一致意见。

那就算是皇帝也没有办法直接否决啊,除非皇帝要打世界大战来削藩。

只要藩王们形成的意见和提出的要求,不会直接损害皇帝的利益,那皇帝就应该不会为此而打世界大战。

九皇子心中想到这些事情,表情有些复杂的念叨了:

“我们捏着鼻子确认的那些会议原则,那些讨论事情的基本规则,难道就是用来协调藩王关系的吗?”

十一皇子的分析,配上九皇子的总结和联想,就是在场的大部分皇子的想法了。

一群人忍不住各自点头,然后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分析。

除非是其中一个藩王想要武力夺取另一个的资源,否则就只能按照这样总体地位平等的方式来实现。

而武力夺取的其他藩王资源方式,相当于一个藩王要削别的藩,那比皇帝削藩更加困难。

皇帝应该会出面制止,否则就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会逐渐失去威信。

至于藩王直接造反,跟掌控天下朝廷的皇帝对抗,虽然大明的历史上已经有人成功过了。

但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复现。

永乐那次,让他自己重打一遍,都很可能会失败。

天工皇帝北伐灭清后继位,更是当时特殊的局势下的特殊情况。

没有人能有天工皇帝的发明创造能力,也现在也没有一个满清等着挨揍了。

同时藩王联合决策的合作方式,并不适合支持任何藩王去夺取皇位。

这种妥协式的联合群体内部,根本就没有一个威望足够的明确的领袖,谁当会议主持人都能扯皮很多天。

关键是主持人也没有任何决策权,只能控制会议流程,控制的不合理,其他人也会站出来反对。

任何人想要推动任何事情,都要靠讲道理说服绝大部分藩王,然后投票通过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