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未来的考量(2 / 3)

加入书签

如果是足够成熟的国家政权,还要有对地方势力的整合过程。

否则就会和封建时代一样,中央权力无法真正深入基层,存在了上千年的士绅势力,仍然会继续把控着地方的权力。

中央权力无法直接接触到真正的普通百姓,政权的总体上限也就非常有限了。

古典时代的改朝换代,新朝廷基本上都只要求地方势力总体服从,不带着普通百姓造反就行了。

传统封建王朝并不追求直接治理乡村的普通百姓。

但当政权的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新政权试图直接管理普通百姓,也要直接发动普通百姓的力量的时候。

就要对地方的权力框架整体重塑,要打破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地方宗族势力。

前世建国后均分土地、打击土匪、惩治豪绅、缉查间谍的时候,就将原有的存在上千年的行政区划大幅度的重塑了。

用与传统时代截然不同的方式实施管理,完成了基层治理上的革故鼎新。

大明现在的地方治理方案,在朱简烜这个皇帝看来,总体上是比较折中的,介于古典时代和那个全新的时代之间。

没有完全颠覆原有的管理体系,但建立了基层的管理机构。

在大明本土的普通官员看来,这已经是具有颠覆性的改造了,已经与以往的历朝历代都完全不同了。

朱简烜自己儿子们提出的广东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也是这种状态的产物。

对于自己这些儿子们的总体评价,朱简烜觉得他们能在互不从属的情况下,协商着把事情给弄清楚,就可以算是成功了。

只是仍然要考虑,在自己去世之后,没有了自己的压制和限制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否继续协调决策。

还是要在客观条件上做好安排,让他们在未来不得不互相协调做决定。

让他们互相牵制,没有办法一意孤行。这个体系要稍微复杂一点,要保证就算是决策者被控制,体系也能继续运转,甚至能够继续与外部对抗。

让决策目标分散并形成固定序列,让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形成制约体系。

让暴力政变难以找到明确目标,难以实施。

再配合现代的产业分配和军事力量制衡,应该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古典农业时代,利益共同体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同时按照现代的眼光看的话,割据势力都属于同一个行业。

他们全都是种田的,封建主全部都是地主,只不过规模大小不同。

军阀混战和统一天下,本质上是行业内的兼并行为,敌人掌控的资源被兼并过来,都可以直接继续运营。

但是到了工业时代和商业时代,利益群体是根据行业体系形成的。

不同利益群体来自截然不同的行业,他们的利益可以在空间上重叠交错,同时没有办法简单的兼并。

做房地产的人如果兼并了出版行业的产业也不会经营啊。

工商业时代的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是天然倾向于分裂关键是难以真正合并的。

就像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医药集团,金融集团,科技集团,还有传统农业产业,能源产业,航空产业。

这些行业的直接利益是互不相干的,没有办法直接拧到一块去。

不过他们之间也不是不死不休的关系,都是有对抗性也有可能出现共同利益的。

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可以对抗也可以合作。

具体是对抗还是合作,这种关系也始终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朱简烜稍微考虑了一下,就直接批准了儿子们的调整方案,安排吏部配合他们正式开始实施。

十二个皇子们互相对抗而又不得不合作,继续折腾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把具体的调整方案真正落实辖区。

让朝廷选派了合适的官员过来,接管了那些新设立的府县机构。

到了天工二十八年下半年,他们的父皇安排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皇子们的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了。

主要是越来越期待年底的到来了。

皇子们以前在地方实训的时候,偶尔会在一年的时候就换地方,但绝大部分都是两年一换。

以前他们就没有遇到过超过两年的实训周期。

皇子们虽然通过妥协和对抗,勉强维持了广东四司衙门的运转,但显然都把这种合作当做是锻炼。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不希望继续这样工作,都希望这种生活快点结束。

与此同时,年龄最大的四个皇子,已经在外面实训了十年了,年龄也都已经超过三十岁了。

他们开始揣测,自己下一阶段的实训应该怎么安排。

是换个地方继续当省级官员,还是会直接调到京师去,到中央朝廷各部门去任职。

当年底一天天临近,进入十二月份的时候,皇帝给他们的安排终于来了。

他们这一轮的实训确实结束了,但是他们的很低父亲给他们的新安排,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十二个皇子全部正式封国公爵位,每个人可以组建一个千户的护卫军团。

然后前往美洲,调研美洲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