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三百零五(2 / 3)

加入书签

胤禛真的是有些不习惯自家大哥这副样子,但自家大哥表现出来的都是对自己的关心,他也不好多说些什么,便只好继续与胤禔寒暄,道:“大哥安心。”

胤禔有心与胤禛拉近关系,道:“等回京以后,大哥做东,咱们兄弟几人去鸿客楼吃一顿。”

胤禛虽不懂自家大哥为什么突然对自己如此客气,但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便也笑着开玩笑道:“大哥难道不知道,这鸿客楼是弟弟福晋的产业嘛,大哥挑在鸿客楼做东,怕不是想让弟弟来付账吧。”

胤禔听了胤禛这话,便知道了胤禛是接受了自己所表达出来的善意。于是,继续笑着道:“那就换一家酒楼,弟弟想要去哪家就去哪家。”

胤禛闻言,便道:“弟弟就是开个玩笑,就去鸿客楼,弟弟做东。”

两人便这样边走边聊往院内进去,身后的胤祥和胤祯互相看了看,看出了对方眼中的不可思议。不过,两人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些年的朝堂经历也让两人成长了不少,两人也都不说话,静静的跟在两人身后,也往屋内走去。

一行人便先后走进了屋子里,一道坐下来用了晚膳,因着胤禛大病初愈,倒也没有喝酒。

这日晚间,散席以后,四人便各自回了屋子。第二日,胤祥便开始着手计算各地呈上来的富户们认领的捐建的河堤公里数。

虽然,这会河堤还没有完全修好,但是因着是同时开工的,也已经修的差不多了。所以,已经能够算出哪家修的多了。

时间过得很快,大约一个月以后,黄河沿岸各地的河堤就全部都竣工了。各县都在黄河沿岸人口最多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上刻着捐筑河堤的富户的名字,以及捐筑的公里数。

半个月前,胤祥就已经将各地送来的捐筑名单按捐筑的多少排好了先后顺序,胤禛按着胤祥整理好的名单写了折子让人快马送回了京城。康熙的圣旨也已经于两天前送到了胤禛的手中。

胤禛接到圣旨以后,便让苏培盛前往那几户人家的家里宣读圣旨。黄河作为大清版图上两条长河中的一条,沿岸自然是非常长,沿岸的城市也是非常多的。但是,捐筑公里数最多的那几家都集中在几个城市之间。

捐筑公里数最多的富户在开封,姓陈。因着他建筑的公里数最多,那自然是他家最先宣读圣旨。

苏培盛来宣读圣旨的时候,正当用膳的时候,陈家众人都在宅子里,听到管家来说有圣旨到,都吓了一跳,惊吓之余便赶忙备起香案,整理好自己的衣冠到大门口接旨。

苏培盛见陈家人都出来了一会,便开始展开圣旨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 曰:朕闻人间有善,如光照世,暖人心田。今有开封人士陈氏海亮,在此次修筑黄河河堤时,心怀慈悲,行善积德,广施仁爱,捐筑了最多的银钱,使得黄河河堤修筑工程圆满竣工,实乃天下之士所罕见。

朕听闻陈氏海亮自幼便怀有一颗善良之心,见贫者则援之以手,遇困者则解之以难。其善行义举,犹如春雨润物无声,滋养了无数生灵的心田。无论是对亲朋好友,还是对素昧平生之人,陈氏海亮皆能一视同仁,以真诚与善良相待。

朕深感陈氏海亮之善心,实乃国家之福、百姓之幸。故特此诏告天下,表彰陈氏海亮之善行,以资鼓励。愿天下之人皆能以此为榜样,广行善事,共筑和谐社会。钦此!”

众人听完圣旨,赶忙齐齐磕头谢恩,道:“草民多谢皇上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培盛将手中的圣旨递给跪在最前方的陈家家主手中。这个陈家家主就是圣旨上所写的陈氏海亮。待陈家家主双手接过圣旨,苏培盛道:“陈家主,咋家还有其他家的圣旨要宣读,就先走了。”

陈海亮赶忙给一旁的管家使了个眼色,道:“陈管家,快送送苏公公,然后开祠堂将圣旨在祠堂里供起来。”

陈管家接到自家老爷的眼神,很有眼色的上前,道:“苏公公,这边请。”边说边笑眯眯的上前将苏培盛送到陈家门口,从袖笼里掏出了一个荷包递给了苏培盛。

苏培盛自是没有拒绝,到了门口以后,便对陈管家道:“陈管家留步,咋家就先走了。”

苏培盛从陈家离开以后,便去了开封府的府衙,找来了开封府的知府,道:“劳烦大人将刘氏有福、孙氏爱民……(4个名字,实在懒得起了)找来,咋家这里有一个圣旨要宣。”

开封府的知府忙道:“劳烦公公稍等,下官这就着人去叫。”

不一会儿,几人便带着家里人到了开封府府衙,身后还跟着许多过来看热闹的百姓,有许多的还是刚刚从陈家门口看完热闹的那一批。

待人都到齐了以后,苏培盛便展开了圣旨开始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 曰:……(圣旨内容同刚刚在陈家读的差不多,只不过名字多了几个。)”待圣旨念完以后,底下跪着的人便磕头谢恩以后,苏培盛继续道:“这个圣旨上还涉及到山东曹县的几户人家,这圣旨还不能给你们,至于这圣旨最终由你们哪一家保管,还得劳烦您四位派人跑一趟曹县同曹县那几位商议,到时候这圣旨会放在曹县县令处暂时保管。”

底下跪着的几人忙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