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二百六十三(2 / 3)
看了机器的各个部件,包括纺轮、纱锭等,确认它们是否安装牢固,运转是否顺畅。
检查完毕后,胤禛抬起头来,目光投向一旁的工部官员,语气严肃地问道:“可有试过了?效果比之之前的纺织机如何,可有纺得比之前的纺织机更快些?”
======题外话======
今天有些头疼,可能是有些感冒了,估计写满活动的2500字,就准备睡了。剩下的1500字明天补上哦。
当然,明天补的那1500字,肯定是会继续更新在这一章的后面的。
======题外话完======
第264章二百六十四
一旁的户部官员赶忙上前应道:“回雍郡王的话,奴才们试过了,纺织的速度比之前的纺织机快了许多呢。
奴才让两个熟稔纺织老手同时用原先的纺织机和这个新式的纺织机织布。发现原先的纺织机织一尺布所花的时间,用新式的纺织机可以织上三尺。”
胤禛听完了这个工部官员的汇报,心内不由得大喜。不过,表面却仍是一副扑克脸的道:“那纺织的方式是否会有些吃力?”
听到胤禛这么问,户部官员连忙回答说:“回雍郡王的话,这新式纺织机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不会让纺织者感到吃力。而且,它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对于纺织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胤禛点了点头,表示满意。他知道,这样的发明将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也将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于是,胤禛便还没有回雍郡王府,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给康熙写折子,一来,是将这个纺织机的优缺点都一一写在折子上,给康熙知晓这个纺织机;
二来,想要劝康熙大力推广这种新式纺织机,并鼓励工匠们不断创新,为国家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这个写给康熙的折子第二天就摆在了康熙的御案上,康熙翻看着胤禛递上来的折子,仔细看清了上面的内容以后,不由得有些欣喜。
于是,就见康熙对一直站在一旁伺候的梁九功道:“梁九功,去传雍郡王和工部尚书前来觐见。”
一旁的梁九功赶忙应道:“嗻。”便出去找了个小太监去工部将胤禛和工部尚书找来了乾清宫。
很快,两人便跟着前来传旨的小太监走进了乾清宫。
两人先是齐齐打了个千,道:“儿臣(奴才)给皇阿玛(万岁爷)请安。皇阿玛(万岁爷)吉祥。”
康熙抬了抬手,道:“起来吧。”
待到两人站起身以后,康熙便开门见山的问道:“老四啊,你这折子上说的可真?”
胤禛赶忙点头道:“回皇阿玛的话,折子上所说内容均为真。那纺织机也已经造出来了,试验均由工部的人完成。儿臣也去看过了,确实比以往在用的织布机好了许多。”
康熙又看向工部尚书道:“那个纺织机可方便移动?拿来乾清宫给朕瞧瞧。”
工部尚书忙道:“若是皇上要看,臣现在就去命人将那个纺织机拿来乾清宫。”
康熙仔细想了想以后,道:“朕去你们工部衙门看吧。莫要伸张,朕悄悄的去看看即可。”
康熙一声令下,梁九功就开始忙碌。先是安排暗卫跟随,又帮康熙换好了常服。因着工部衙门就在皇城的门口不远处,所以,康熙便也没有准备大副仪仗。
只带着胤禛、工部尚书、梁九功并两个侍卫,就这样出了宫,往工部衙门而去。
一行人没用多久,就到了工部衙门里。工部衙门的人并不是每一个都见过康熙,但是自己的尚书和在工部任职的雍郡王确实认识的。
虽然,工部的人较其余五部的人比较天真,但也不是傻子,看着走在自己的尚书和雍郡王前方的气宇轩昂、贵气非凡的男子,就算是不认识也多多少少的猜到了来人是谁。
于是,一个个得赶忙跪下请安道:“奴才(微臣)给皇上请安,皇上吉祥,给雍郡王请安,雍郡王吉祥。”
康熙大步向前也没有停留,跟在身后的梁九功忙对着地上的人道:“都起来吧,都起来吧。”
康熙没有停留,在胤禛和工部尚书的指引下走到了摆放着新鲜出炉没几天的纺织机的小院里。
改良后的纺织机和改良前的纺织机一左一右摆在院子的空地上。康熙上前细细的看了下两个纺织机的不同以后,便道:“找两个人来演示一下。”
康熙话音刚落,工部尚书就命人找来了刚刚给胤禛演示纺织机的两个大娘。
没多一会两个大娘就到了小院,坐在了纺织机前的小凳上开始给康熙演示了起来。
大概演示了两刻钟以后,康熙就很直观的看到了改良过的纺织机后前所织完的布比改良前的纺织机多了三倍之多。
康熙看着眼前的布,不由得抚掌大笑,道:“好好好,这次工部居功至伟,工部尚书快些安排人将这个纺织机推广开去。尤其是江南那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至于康熙为什么单独点出江南地区要重点推广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江南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中心,纺织业在江南本就比在其他地区发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