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江淮之兴看今朝,勠力同心建太平(3 / 3)
不少都露出复杂的表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这就是旧思维所致的。
别看他们之中,有不少是因为曹昂才得以有今日之地位与权势,但是吧,他们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下的。
尽管庐江、九江诸族,很多都被曹昂迁到南阳去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私底下有所联系啊。
如联姻,如门生,如故吏等关系,这依旧是会影响到在庐江、九江的时局的。
或许这种联系,不似先前那般紧密与便捷,但这并不代表这种联系没有。
只有有所联系,就会有对应的影响。
更别提除了上述这些外,还有与两地毗邻的豫州、徐州之地。
在很多人意识里,觉得古人对故乡眷恋很重,所以轻易是不会离开故乡的,但实际上呢?并非是这样的。
但凡是一些大族,会根据所掌握的一些情况,做出分家迁移的举措,这是延续血脉与扩大影响的一种方式。
别的不说。
单是曹昂领兵击败了刘表,就让一些宗族开始迁移了,而等曹昂肩负起更重职责,暗中做这些事的就更多了。
如今的九江、庐江两地,特别是寿春一带,已经有一些宗族的分支,早已是置业扎根了。
或许现在他们的影响力还不够。
但以后呢?
“子修放心,我扬州刺史府上下,定然会勠力同心,定将这些事宜做好的。”感受到氛围有些变化的丁斐,在沉吟了刹那后,当着众人的面,立时就表明了态度。
看来有些事,比预想的要繁杂不少啊。
而曹昂在见到此幕后,嘴上是没有多说别的,但心里却生出了感慨,可也恰是这样,使得曹昂无比庆幸一点,当初还好是举荐丁斐就任扬州刺史,不然啊,他的一些政策与想法,想有效在地方推行起来,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毕竟他在襄阳坐镇,距豫州也好,距扬州也罢,终究是有一段距离的,如果没有可靠的人坐镇,那很多事传过去必会变味儿的。
喜欢我的父亲是曹操请大家收藏:()我的父亲是曹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