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文脉聚帝乡,人多了是非也就多了(2 / 3)

加入书签

别的缺口,就只能想方设法的从别处去聚拢。

如此就有了南阳一系,汝南一系,庐江一系,九江一系,这帮文武因为曹昂才聚拢到曹氏麾下,但他们想要崭露头角,想要跻身曹氏核心圈,那就要凭借各自本事了,舞台曹昂提供了,剩下的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至于曹昂这样做,会不会惹得沛谯一系,汝颍一系的不满,曹昂从一开始就解决了,不,更准确的来讲,是远在许都的丁氏给解决的。

以曹铄为首的核心二代来宛历练。

也正是这样,在后续拿下寿春后,被曹操任为镇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后,曹昂细想一些事,就愈发敬佩这位母亲。

这政治眼光太超前了。

而是这样,现在不止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来他身边历练了,就连沛谯一系、汝颍一系的核心文武子弟,都来他身边历练了。

当然这也离不开曹操的默许。

这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责任,眼下的曹昂,包括帝乡南阳,在曹氏的份量已经不言而喻了。

“这才多久,卧龙书院就有此等规模了。”被围聚着的曹昂,看着眼前的卧龙书院,忍不住感慨道。

丁仪听后,笑着对曹昂道:“据满君所言,大兄离开南阳没多久,就有一批大儒名士来宛,就是想进卧龙书院。”

“也是从那时起,卧龙书院的营建,规格与营建外城是同等级的,大兄还不知道吧,卧龙书院是在内城营建,但在外城,还有不少附属建筑,规模最多的,当属书院老师及学子的居所。”

“不止是这样。”

丁谧紧随其后道:“先前大兄叫子宁(曹震表字)暂管的南阳时报,今下在卧龙书院有不少人,都向该报投稿呢。”

讲到这里时,丁谧还特意看了眼左右,见曹震没有在场,这才想到此次来卧龙书院,是自家大兄临时起意来的,所以没叫太多人追随。

“兴教一事必须做好,这是治理地方的关键所在。”

曹昂听后,双眼微眯道:“我军从各郡搜集的典籍、书籍等,要尽快归类移交给卧龙书院管辖,其中的孤本,要跟军器局接洽好,尽快刊印出一批。”

“另外记一下,日后提醒某,要跟卧龙书院的人商榷输送教师一事,南阳、汝南、庐江、九江四郡的郡学、县学都需要大批人手,不然适龄的学童想进县学,学子想进郡学,根本就无人能授业解惑。”

“喏!”

随行的陈祗立时作揖道。

身边能驱使的人多了,的确给曹昂省去不少烦恼,尤其是自家人,像丁仪、曹铄他们,这是能将一些重要事,交给他们去做的。

在曹昂看来,年轻不算什么,做错了事也不算什么,自家人嘛,要多些宽容与包含,但恰恰是自家人,却不能染了明知是错就是不改的毛病。

谁要是有了这毛病,那曹昂是会下狠手整治的。

在许都,曹昂他是小辈,做事不能太霸道。

但在帝乡南阳,他就是最大的,尤其是自家人这个圈子,谁要敢不听话,那曹昂会叫他知道啥叫家法!

而让曹昂感到欣慰的,是丁仪、曹铄这帮二代子弟,没有像在许都那样做事随性,一个个在南阳都知收敛脾性。

没办法啊。

一个是他们难得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一个是紧箍始终在他们头上戴着呢,谁要是惹曹昂不高兴,那是真给送回许都去,可这会带来什么,他们都不用多想都知道。

本来是想离开父辈庇护,叫父辈对他们刮目相看的,这要是送回许都去,别说来自父辈的爱击了,他们自己面子这关都过不去。

“快点!辩论要开始了。”

“对对对,抓紧赶过去。”

在曹昂一行走进卧龙书院,就见到不少学子朝一处跑去,这叫丁仪他们不免生疑,这次他们过来,是曹昂临时起意来的,所以并没有通知卧龙书院方面,按曹昂的说法,他不希望有准备的迎接,他想看到卧龙书院最真实的一面。

“走,过去瞧瞧。”

曹昂对丁仪一行道。

卧龙书院占地极大,能同时容纳数千人授业解惑,而为满足不同授业需求,卧龙书院建了很多建筑群。

对教育,曹昂是真重视。

但在曹昂的心里,卧龙书院只留真才实学,至于混日子,钓名沽誉之辈,哪里来就从哪里去。

且在这大背景下,没有潜力的人,要么到镇南将军府或郡县去就任低级职官,要么就去郡学、县学去传授课业。

卧龙书院,就是曹昂给自己定的人才库,是为满足今后征伐荆州,攻略江东的需求,更是为满足后续治理荆州、江东的需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曹昂是有试错成本,但他不愿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试错上,因为在他的心里,真正的对手,不止是这帮诸侯,还有边疆的那帮异族势力!!

卧龙书院大礼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今下讨袁已经结束,国贼伏诛,所部倾覆,对我南阳而言,对镇南将军府节制郡县而言,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非是再起兵戈,对荆州论战,如果冠军侯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