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牛顿的苹果(2 / 3)

加入书签

力通过他们互相之间攻击,以此来达到消灭。

这种方式固然很精明,一来可以保证自己的权力永远是至高无上、自己的地位独一无二;二来通过充分下释皇帝权力,这样就可以分担自己的任务。

因为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就要达到几百斤重,如果秦始皇再不放权下去,他就要自己累死了。

于是大秦帝国在本来就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在秦始皇的授意下,臣子们忙活着权力斗争。

根据竹书纪年,秦始皇在位时期,他更换的丞相不在少数,一共有五位。

其中两位在历史上竟然没有留下半点痕迹,还有就是秦始皇的皇后,也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一国的君王,居然不立后,这种违背祖宗、被天下叱骂的行为,秦始皇不可能故意去做。

唯一的可能是当时的皇后,可能也参与了其中,恐怕历史上的公子扶苏还真的就是嫡长子。

总之因为秦始皇执政初期对局势的错误判断,允许朝臣们大肆权力决斗,这不仅极大地破坏了朝廷政治生态,使得臣吏们忙着站队争权夺利,错失了掌控大秦帝国基层的绝佳机会,反而让六国逃亡贵族有机可乘。秦始皇在最该笼络人心的时候选择了暴政,竟然让一群失去了土地和仆婢的落魄贵族在逃亡的过程之中拉拢了民心,简直是让人感到可笑。

总之在过去秦始皇执政时期造成了一些臣子权柄过大的问题。

但是当伴随着秦二世上位,过去那一套臣子权力决斗就行不通了。

为什么,因为目睹了秦始皇执政种种错误给大秦造成巨大不可挽回损失的秦二世,他想要规避那些发生过的错误,

秦始皇是鼓励并且自己一手支持、乃至于会策划权臣斗争的人.

到了秦二世,经历了那些事后,扶苏自然非常抵触,所以他最不希望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亲人去达到目的,还有就是利用臣子权斗保证自己的超然地位。

臣子权斗对天下没有半点好处。

在扶苏这种思想意识影响下,他的执政理念就是天下要想一,朝廷就得一。

从他执政以来,所有臣民都会发现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那就是臣子、民众全部都归附于他一个人。

不是所有的大臣们、民众都变好了,而是所有的大臣们、民众都不会去和我们的秦二世作对。

至于大臣回家会不会欺负自己的糟糠之妻,乡民在一大家子之内兄弟会不会互相欺负,公婆会不会欺辱儿媳……这些,谁又说得清呢。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自秦二世继位,朝臣们清一色的都变成了忠君之士,个个都忙活着手头的公干。

这几乎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大好事,照这种局势,如果秦二世能够把这种仁政再推行个五年,哪怕是三年。

那么那些没有权力的老百姓们,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一如前面强调的,权力虽然自下而上,可是社会风貌却是上行下效。

如果朝堂上的臣子各安其位做好了自己的本分,那么吏民百姓们肯定也会守规矩。

如果上层不想着越权,那么庶民会想着要去别人家的菜地吗?

这只是个比喻。

但是这种一片大好的形势,只是针对于秦二世和天下无权之民来说是有利益的罢了。

对于臣子来说,过去他们的权力是可以膨胀的,虽然自己只是个市监,但是自己的权力运作一下,可以渗透到军队。

而作为一个丞相,自己本来可以享受的只是法律规定之内的利益和待遇。

但是当权力不被约束,或者说在君王的暗暗授意下,因为丞相忠心所以可以享受规定之外的更多更好东西,那丞相将得到更多更丰厚的实际利益。

所以说,大秦帝国在秦二世继位之后,已经没有什么坏人了。

换言之,君王的威望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峰值,君王的行为也绝对在方圆之内,如此一来,臣子们也就都不能逾越规矩,又或者说不好逾越规矩。

因为当二世的威望达到普遍的吏民百姓都支持他的时候,那个时候大臣们就危险啦。

他们就是随便不小心说句秦二世的坏话,路过的小孩子看到都会为秦二世感到忿忿不平。

中国人就是这样,你伤害我,别说睚眦必报,那是哪怕过了十辈子,照样赶过去报仇。

但是如果你帮助我,看得起我,中国人那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臣子们在看到这种情况后,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的不是什么新政给他们带来的新气象,不是新政给他们带来的更好的晋升前景。

恰恰相反,秦二世继位给他们带来的是枷锁,权力的枷锁。

所有人都要在法律规则之内行事,因为秦二世这个人,他不会像秦始皇那样好说话。

可以说秦二世是一个变态。

他的个性确实与众不同。

怎么说呢,很多人认为纵欲会让自己感受到极致的快乐,但其实不然。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快乐,比吸烟喝酒、乃至于性更快乐,那就是与纵欲背道而驰的方式——禁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