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以文服人(2 / 4)

加入书签

这来到齐郡临淄,一下子什么事都没得做。还有大哥霸占他的好朋友,蒙毅自然有些不习惯。

以前他在咸阳,那可是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公文的。没有哪个不法之徒,能从他的眼皮子底下溜掉。

蒙毅经常对左右说,“我就像暗夜里的猫头鹰,逮捕世间一切邪恶。”

但是到了这里,他忽然一下子没有了对手。

蒙毅手里持着短鞭,不住地甩着。

齐郡临淄,秋日景色又十分萧条,万木凋零。一切都让气氛变得伤感起来。

蒙毅感到浑身上下不得劲。

他想先在齐国临淄街上逛一逛再回去。

出了稷下,门外正有一大批士人围在学宫门口。

他们大多都穿着齐人的宽袖长衣,一个个都戴着发冠,前后跟着,相貌庄重。

士人们望着城前的诗,不住地点头称赞。

这样的景象,在蒙毅看来并不意外。他早就习惯了。

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人总是从宫中太子侍卫手中购买太子的诗文。

眼下这种场面对蒙毅来说并不稀奇。

“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这么多士人。早上来一遍不够,中午来一遍。晚上再来一遍。”

来人激增,看守城门的守卫那是压力倍增,一刻也不得闲,就得看着。

守卫盯着黑眼圈围着这些士人,眼看着来人越来越多。不知道太子未来顶不顶得住,反正他们是受不了了。

来的人太多了。

蒙毅闻言,自然忍不住出言教训。

“你也不看看,写这诗的人是谁。那可是恒阳君。”

“恒阳君文采出众,写的诗文至今没有人超过他。等到这首诗传遍齐鲁大地,到时候就会吸引更多的士人前来。”

“身为守卒,食用俸禄,岂可轻易就发出抱怨之词,影响其他人的士气呢?”

“若我是你的长官,你今日必定遭受严厉的责备。”

士兵们见到中大夫过来,纷纷将头低下来,连连赔罪。

这时,一位陈姓男子他也向蒙毅这边望了过来。

‘哪来的毛头小子,如此傲慢?’

这人看过去,发现那说话的长官倒是和秦将蒙恬颇为相似,只是性格嘛,大相径庭。

蒙毅望着这个陈姓男子,此人身长九尺,相貌不凡,双目炯炯,一看就不一般。

姓陈的看到蒙毅,也一眼就洞穿对方内心。

此时此刻,临淄城门前,恰好有两只骄傲的大公鸡,它们互相踱步,彼此用眼神打量对方。

在仔细观察对方强健的双腿,锋利的喙后,它们彼此心领神会,各自骄傲地迈着大步向不同的方向走去。

战国时代的男人,哪个又是好惹的!

一言不合就揍你,三言不合送你下九泉。

蒙毅驱车离去。

陈余则听人的宣扬,亲自来城门口观望这位秦国太子的文采。

因为人太多,大家都得要排队才能仔细品味。而且规定了必须边看边走,不得逗留。

所以有些记忆力不好的人,一天要来好几次,排队很多次才能把完整的诗文记录下来。

只见城门上挂着的告示牌上列了一长排文字。

最右边竖着列着《度关山三个字。紧接着就是原诗了!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陈余读罢,不住地捋须,双目闪着精光。

陈余看完之后,立刻就在秦军的驱赶下离开了。

他回到了酒肆里,问静坐在席上一位年长的士人。

对方比他更具威严气势。

“诗我读了。伯夷我知道。可许由是谁啊?”

“许由,这伱也不知道吗。”年长者睁开眼睛。

“我读的书少,只有儒家经典罢了。”陈余无奈地低头。

他就是半个士人而已,只是比士人聪明许多。

请...您....收藏6191书1吧六\\\九\\\书\\\吧!

年长者感叹一声,捋须道,“许由是上古时期一位高尚清节之士。”

“尧帝知其贤德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

“后人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就是隐居不仕者。”

陈余文采不好,可是记性很帮。那些字都在他的脑海里印下来了,他忍不住头皮发麻。

“恒阳君到底是读了多少书,才能写出这么养好的诗文来。上次那篇《观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