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章 造纸术(4 / 4)
,更接近于科学思维。
就比如破解象形文字,小砖就能看出来文字像什么事物,其他小朋友也能联想的到,而大人,一堆读书人们,一个象形文字都破解不了。
曾经教弟弟学字时,李孟羲就发现小孩子的思维方式更容易破解象形文字,现在又是如此,李孟羲神奇的发现,小孩子思考问题的想象力,简直有超乎一般的直指真相的直觉。
拿起造纸术,认真看了一遍,李孟羲再看了看弟弟,李孟羲有了一个绝妙想法。
“小砖,造纸的时候,要把麻剁碎了,一直煮,煮好多天才行。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非要煮好多天?”
小砖依然心不在焉的玩着手,“是煮不熟吗?得多煮煮?”小砖瞪着天真的大眼睛随口就是说到。
李孟羲表情复杂的看着尚还年幼的弟弟,他心呼卧槽,沃日,日了狗了。
好一个煮不熟。
麻又不是鸡蛋,怎么会煮不熟。
然而,这又是真相。
跟牛肉一样,跟粥一样。
为什么粥煮一会儿就行,牛肉得煮半天,牛肉煮不熟啊。
同理,李孟羲明白煮纸浆为什么要一连煮好多天了。
煮不熟啊,跟牛肉得煮很久的原理一样。
那么,牛肉不容易煮熟,想快些煮好,可以提高温度,提高温度的方法,高压锅……
李孟羲目光闪动,他脑海中思路飞转。
(是了,造纸得加一个高温高压环境,普通的沸煮方法,得煮几天,做个大的高压锅,煮纸浆半天就好,还省柴,还能让纸浆分解的更彻底。
汉代造纸缺少高温高压过程,说不定这就是现代造纸跟古代造纸的一个决定性差别……
说不定高压锅做出来,高温高压环境下,能有更重大的发现也说不定……高温高压下造纸,乃是整个古代造纸技术所未曾触及的领域,说不定,造纸术重大变革,就在这个古人所未涉足的条件下……)
李孟羲瞬间决定了,要造高压锅,就还按匠人们的造纸方法,把生麻放进高压锅里,极高温高压条件下,煮一下试试。
李孟羲隐约觉得,自己抓到了造纸术一个重要技术关键点,他都有些心潮澎湃了。
良久后,李孟羲转头看向自己年幼的小弟弟。
这孩子,才三五岁啊。
为什么,一个三五岁普普通通的小孩子,每每思考问题,思路总是与常理不同,可为什么,每每很幼稚的思路,竟总是真相。
难道,科学就来源于最朴素的想象力?难道,想象力这东西,真是最宝贵的财富不成?
李孟羲不知答桉。
李孟羲知道,想及匠人们为何要煮碎麻一煮要煮几天,李孟羲知道,自己一瞬间想到的,为什么要煮几天肯定是因为煮一天不够,这是经验,这是对行为模式的了解和逻辑的分析,然而,这无关真理,李孟羲知道,自己绝想不到“煮不熟”这个直扑天真的答桉。
同理,生麻沉塘底,李孟羲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想到把麻丢塘里,是让鱼吃的,是让微生物吃的。
李孟羲只能沉默,他明白,自己的想象力,早已经没有了。
而弟弟。
李孟羲看向弟弟。
弟弟说饿了,想吃饭。
李孟羲开心的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