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宫中事(上)(1 / 2)

加入书签

自信王府向北而出,借着皎洁的月色摸黑而行,不过盏茶的功夫,巍峨的皇城便是映入眼帘。

此时见证了无数风霜的皇城已是陷入沉睡,唯有一座位于内廷,靠近乾清宫的偏殿还亮着点点灯火,不时便有窸窣的脚步声响起。

此地便是\"司礼监\"处理日常政务所在,自从掌印太监王安随同天子出京之后,临危受命的\"少监\"曹化淳便俨然成为了这座宫殿的主人。

也许是不愿意在寂静的深夜中发出太多的声响,来往的脚步声很是轻微,就连烛火也是有些隐晦不定,将曹化淳白皙的面容映衬的有些扭曲。

\"来人。\"

终于,将手里的公文处理完毕之后,少监曹化淳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猛然提高了声音,朝着殿外呼喝。

\"公公..\"

不多时的功夫,两名小内侍便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满脸敬畏的盯着案牍后的曹化淳。

早在御马监提督太监魏忠贤离京,专门提督东厂,前往山东坐镇的时候,宫中便隐隐有些传闻,声称曹化淳或将接替魏忠贤,执掌御马监。

尤其是随着天子御驾亲征,曹化淳奉命留守紫禁城,代掌司礼监之后,更是彻底坐实了这些传闻。

现如今,纵然是内阁的那些朝臣们,也不敢小觑面前的曹公公。

\"信王府那边怎么还没有消息?\"

\"派人去瞧了吗?\"

瞧了瞧身前的案牍,曹化淳扭头看向窗外漆黑的夜色,满脸不耐烦的质问道,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按理来说,那信王府的总管太监王承恩是个懂规矩的,近些时日未等宫城落锁之前,便会将信王朱由检在白日里的近况悉数告知,从未出过差错。

可眼下这都什么时候了,自己仍未收到信王府的\"消息\"。

\"回公公,早已经派人去瞧过了..\"闻言,两名小内侍便是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有些为难的回应道:\"但回来的人却说..\"

\"说什么?!\"见状,本就有些惊怒的曹化淳骤然于案牍后起身,居高临下的盯着眼前的内侍,表情已是有些狰狞。

难怪他今日右眼一直在跳,果然出了岔子。

\"咱们的人说信王府大门紧闭,府外按时与咱们接头的坊市附近隐隐有未曾擦拭干净的血渍..\"两名小太监不敢再做隐瞒,赶忙将实情如实告知。

\"什么?!\"

顷刻间,尖锐的嘶吼声猛然于静谧的黑夜间炸响,使得桌案上冰冷的烛火都是为之摇曳片刻。

\"为何不提早告知?!\"

急促的呼吸声中,曹化淳身上猛然散发出浓浓的杀意,殿中的气氛如冰雪般冷凝,周围来往的宫娥内侍均是不约而同的跪倒在地,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公公息怒..\"

\"宫门早已落锁,来回手续颇为繁琐,咱们的人也是刚刚回来呐..\"

许是察觉到了曹化淳身上溢于言表的煞气,两名小太监被吓得叩首不止,颤抖的声音中已是夹杂着哭腔。

\"拉下去,廷仗!\"

没有理会面前磕头如捣蒜的小内侍,曹化淳斩钉截铁的吩咐了一句之后,便是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尽量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于脑海中默默梳理着脉络。

因为要在宫中坐镇,负责抄送公文的缘故,他这些时日一直宿在这偏殿中,从未迈出过紫禁城半步。

但赶在宫城落锁之前,自己却是突然收到禀报,声称通政司经历司使阮大铖于长安街上的\"旧宅\"外求见,并呈上了一封字迹有些潦草的书信,一瞧便是临时所作。

对于这位曾被东林视为骨干,后因\"

利益\"分配不当,公然背刺东林,转投天子麾下的\"幸臣\",曹化淳此前早有耳闻,但从未与其打过交道。

在他看来,似他这等天子家奴,就应像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公公一般,与外朝的大臣们刻意保持距离。

不过今日早些时候,阮大铖于书信中阐述的内容,却是让他有些触目惊心。

据阮大铖所说,这几日京师背地里的暗流涌动以及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乃至于那翰林冯铨上书请求以信王\"监国\"的举动背后,均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其目的,便是为了趁着天子御驾亲征,京中群龙无首的当口,拥立信王监国。

因为事关重大,他虽然在第一时间便收到了书信,但并没有轻举妄动,毕竟信王乃是天子幼弟,身份贵不可言,岂是他这等\"天子家奴\"敢擅作决断的。

更别提天子早就示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