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利益交换(上)(1 / 2)

加入书签

九月二十二,阴。

天色尚未大亮,沉闷的宫钟声尚且回荡在紫禁城的每一寸角落,身着绯袍的次辅刘一璟已是在司礼监掌印的陪同下,步履匆匆的朝着乾清宫而去。

许是不满天子近些时日的"荒唐行为",一向对王安印象颇佳的刘一璟此刻也没了与王安交谈的兴趣,只是沉闷低头赶路。

对此,司礼监掌印心中虽是有些无奈,却也不敢胡言乱语,只得躬着身子,在前面引路,气氛很是压抑。

至于"来者不善"的次辅刘一璟此刻也无心欣赏沿途景致的景色,对于周遭宫娥内侍的问安声也是充耳不闻,满脑子都想着待会见到天子之后,该如何劝谏天子。

...

"阁老,"不知过了多久,一道有些沙哑的呼喝声于刘一璟的耳畔旁响起,抬眼望去,只见得巍峨雄伟的乾清宫已然映入眼帘。

而在乾清宫外,大明天子朱由校身着常服,面容和煦的盯着一行人,瞧其脚下凌乱的脚印,显然已是等候多时。

见状,次辅刘一璟顿时将心中的诸多不满暂时搁置,快走几步之后,便是一撩官袍,跪倒在地,颇为激动的扬声道:"臣刘一璟,见过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天子亲自出迎,这是先帝在位时期,他都不曾享有的待遇。

"先生不必如此多礼。"一语作罢,大明天子便在周遭内侍诧异的眼神中,亲自搀扶刘一璟。

"老臣不敢。"

不顾朱由校的阻拦,身材矮小的次辅又是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之后,方才飘飘起身。

"父皇新丧,朕实在是不能自已,始终未能当面聆听先生教诲。"

"刚好,先生今日便来了。"

在乾清宫外诸多宫娥内侍的注视下,朱由校与次辅刘一璟,君臣二人并肩而行,共同迈入暖阁。

"臣,实乃有要事前来。"

双手将朱由校亲自为其递过来的茶盅搁置在一旁的桌案,次辅刘一璟便是骤然起身,在朱由校有些无奈的眼神中,肃声说道。

如若说近些时日天子"怠政",刘一璟勉强还算能够容忍之外,若日朱由校驾临豹房,检阅军队,无疑触碰到了刘一璟的底线。

在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心中,由武宗皇帝亲自修建的"豹房",始终是"罪大恶极"的代名词。

"先生是为了豹房一事而来?"未等刘一璟主动发难,案牍后的朱由校便是嘴角带笑,主动问道。

"陛下所言甚是。"见朱由校如此坦诚,刘一璟原本激昂的情绪也是为之一滞,颇有些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豹房一事,实乃朕不得已而为之。"

"还请先生放心,朕日后定当以国事为主.."

"日日聆听,左庶子的教诲..."

没有半点犹豫,案牍后的大明天子缓缓起身,眼神真挚的看向下首满脸肃穆的次辅。

"唔,"听得此话,纵使次辅刘一璟提前准备了千言万语,此时也不免为之语塞。

天子将"姿态"放的如此之低,竟让他心中产生些许内疚感,怀疑自己是否矫枉过正?

"既如此,老臣便放心了。"

"还望陛下以国事为重,切勿听信小人谗言。"次辅刘一璟来的快,去的也快,略有些不满的扫视了一眼不远处满脸苦笑的司礼监掌印之后,便是拱手告退。

见状,朱由校赶忙自案牍后起身,亲自相送,并立于乾清宫外,目送着次辅刘一璟逐渐消失在视线之中。

次辅年过五旬,自万历二十三年"金榜题名"以来,便一直在朝中为官,曾与"国本之争"中出力甚多,屡次上书万历皇帝,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微微眯起眼睛,朱由校脑中慢慢回想着刘一璟的履历,不由得微微感慨,当真是位好先生。

纵使"东林"出身,也能恪守己身,从谏如流,不似寻常东林官员那般"斗志昂扬",排除异己。

只可惜,因为生平从未在地方为官,满脑子只知道"忠君爱国"的次辅刘一璟在处理朝政的能力上着实欠佳,继而间接导致了日后的"众正盈朝"。

或许刘一璟的初衷,只是想帮朝廷选拔些许人才,但经过二十余年的蹉跎,"东林党"早已物是人非,除却寥寥几人之外,绝大多数人已是沦为被权势蒙蔽了双眼的无能之辈。

他们只想着"党争",只想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