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步步为营(3 / 4)

加入书签

河;反之元祐更化之后。旧党执政,以牙还牙,罗织了‘车盖亭诗案’,把新党蔡确流放到了岭南,贬死于当地,但先皇依然遵循誓言不敢刑杀!”杨时说道。

“至前朝,朝纲已乱,太上皇收集石纲,太学生邓肃献诗讽谏。宰相蔡京对先皇说:你不杀邓肃,恐怕浮言将祸乱天下。但先皇说其还是个重臣,只取消邓肃的学籍,放归田里。可见先皇还记得太祖誓碑。你陈东此次率开封军民在皇宫前伏阙示威,上书言事,宰相李邦彦以你们‘意在生变。不可不治’余将你等太学生逮捕处死,若不是王爷早有安排没有得逞。你便开了本朝斩杀言事者的恶例,此次你虽然死里逃生。但京中随你上书的数十位军民被当街斩杀!”周行己叹息道。

“仁宗朝,辽国犯界,一位转运使临阵脱逃遭到弹劾,朝议以与重处,仁宗皇帝也想杀之以儆效尤,可却被朝臣以太祖誓言劝阻。人人知其罪当斩,但仍劝皇上免其死罪,就是不想开斩杀士大夫的之例。此次你伏阙逼宫,要诛奸佞,圣上本就对他们心怀怨恨,借刀杀了王黼、梁师成等人,又开先河。”杨时愤懑地说道。

“龟山先生,王黼之流祸国殃民,杀之乃是快天下人心之事,难道也错了吗?”陈东说道,显然还在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少阳,你可知有其一,必有其二。这把刀可以杀奸佞,也可杀忠臣,李纲如出援失败,即使从沙场上逃得性命,也难逃这把刀!”杨时皱了皱眉说道。

“李大人忠心为国,天地可鉴,怎么能杀得?”陈东急忙说道。

“败军之将不该斩吗?你们要求诛杀童贯不就是因为他是个临阵脱逃的败军之将吗?童贯杀的,当然李纲也杀得!”杨时冷哼一声说道。

“啊…”陈东听罢冷汗如雨,讶然出声道,自己只是想为国除奸,没想到意气用事却连累了天下的士人和王爷,“王爷,属下一时冲动,却牵连到了王爷,真是该死!”他俯首施礼道。

“这事错在本王,知你是血性之人就不该在这个时候遣你回京,事已至此,懊悔已经没有意义,不过少阳还要记住这次教训,切不可再意气用事!”赵柽笑笑说道,他知道一个国家的进步需要有这些热血青年的推动,但是只凭一腔热血也是不行的,白白丢了性命更是可惜了这些日后的栋梁之才。

“属下明白了,此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陈东看着王爷淡然的神情说道,心中忽然明白了,以王爷的手段和背后的雄兵足以横扫大宋禁军登上宝座,而其胸怀和魄力也定能治理好国家,可他却忍而不发,看来不仅仅是不想落下弑君夺位的恶名,而且是不想在大宋开创这种侍武夺位流血政治的先例,打破大宋百多年最高权力和平交接的局面。

“王爷,此次出兵无论胜负,王爷都会再次陷入朝堂上的争斗之中,而我们在京中势力薄弱,形势凶险啊!”杨时不无担忧地说道。

“所以在出兵前希望先生上书弹劾本王,那样即使有什么意外也不会牵扯到诸位!”赵柽笑笑道,这两位也终于把自己当成了一家人。

“王爷说的哪里话,我们岂是朝秦暮楚的投机小人,我等愿与王爷共进退!”杨时有些愤懑的说道,好像王爷侮辱了他们的人格。

“我等愿与王爷共进退!”陈东和周行己起身施礼道。

“几位的人品我信得过,但是此次出兵正如先生所说凶吉难测,万一本王遭遇不测,还需先生等人尽力保全忠勇军,这是我们大宋最后的希望,本王拜托了!”赵柽急忙还礼道。

“定不负王爷所托,明日我们便到赵军屯使处去!”三人齐齐施礼道,他们此时也明白了赵柽让赵仁被黑锅的意思,是想为大宋留下最后一支强兵,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接下来的日子,赵柽一边整编军队,一边安排出征后的事宜。六月二十日,斩牲祭旗,犒赏三军,赵柽统领大军出征自和州出兵救援太原。

此次出征用兵十五万,以赵耻为先锋使,统领忠勇军龙将和狮将共八千人为前军;以和州知府野利统领所部及和州部族军四万骑兵为左军;正川统领灵州、夏州、等州军及部族军三万骑兵为右军;野利和正川两人都曾做过西夏一路统军,指挥过数万大军,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足以担当一路都统。

赵柽自领中军,可他的队伍也最为繁杂,由忠勇军狼将一旅及蕃汉弓箭手四万人组成,以宥州兵马钤辖周达钧为统制,大部为步军。后军以赵智为统制,领义勇三万殿后。以灵州知府许宏为转运使,负责押运粮草,以夏州知府王瑾为录事参军,掌管大军赏罚。

赵耻领前军先于大军一日出发,大军分两路从兔毛川和屈野川进发,两日后汇于连谷,三日后进入麟州宿于新泰,五日后大军兵至静羌寨。这时前军已进入岚州,与金军战于合河县,一战击溃守军,斩首五百立了首功,正向岚州府治宜芳进军。

此次出兵,赵柽没有选择大宋惯用的分进合击的战术,而是集中兵力于一路前进,这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是最为笨拙的一种打法,但是也是最难以破解。十数万大军抱成一团,首尾相顾,步步为营,就像一只巨大的石滚将挡在他前边的一切碾成齑粉,说简单点就是仗着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