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二章 暗算(两章合一)(1 / 2)

加入书签

京城邬家巷。

二更天,邬大人与几位邬家有身份的族人才从二房老太爷家里离开。

次日一早,邬家的一名小厮,便将一封盖着邬氏标记火漆的信函送到了官驿:“我家老爷官拜鸿胪寺卿,这是官凭,事关重大,六百里加急, 请速寄出。”

几日之后,远在任上的邬家先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家信,他展开信笺,仔仔细细看下去,眉头越锁越紧。

侍立一旁的次子悄悄打量父亲的脸色,心中难免不安。父亲正是关键的时候, 此时此刻, 不能有半点闪失。

“父亲,家里可是有什么事?”邬二公子问道。

邬家先看一眼儿子, 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族中长辈言辞温和,只说杨氏犯口舌,枉议他人妻女,且杨氏继母去世之前,杨家曾经传出杨大老爷意欲休妻之事,族老们觉得此虽乃后宅之事,但若是放纵,难免会影响到他的前程,但这终归是他的私事, 如何处置全由他来定夺。

篇幅不长,洋洋洒洒一页纸,且对杨素云口舌之事只是一语带过。

她让自己的婢女出去打听,消息很快便打听出来了,鸿胪寺在各大书院寻找通晓番语之人,可是找到的几位才子,却全都不如深闺待嫁的准皇子妃。

正在这时,另一名婢女从外面进来:“大姑娘,这是您的信,官驿刚刚送过来的。”

同样的信封,同样的笔迹,同样是由官驿正大光明送过来的,这些全都与她藏在匣子里的那一封信一模一样。

杨素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逐字逐行看了下去。

她看到了一个名字:颜昭石。

这是李绮娘的前夫,颜雪怀的生父。

杨素云想了想,起身去了杨大老爷的院子。

王氏新丧未满一年,杨大老爷已经开始议亲了,当然,这都是暗地里的,他现在是邬家先的岳父,行事上多多少少还是要收敛一些,万一王家为此上门吵闹,终归是不太好的。

正在议亲的是小商户的女儿,年方十六,正值妙龄,杨大老爷去相看过了,回来之后便念念不忘,就连原本得宠的姨娘也觉得没有意思了,这些日子反倒安份了,不去姨娘屋里,也不偷偷出去找暗门子,每日就在自己院子里调养身体,争取有一个龙精虎猛的新婚之夜。

看到杨素云,杨大老爷有些受宠若惊,连忙堆起一脸的褶子,问道:“你怎么过来了?有事让人过来说一声就行了。”

杨素云强忍着恶心,对杨大老爷说道:“我还在孝期,不方便出门,您去打听一个人,看他如今在何处做官。”

听说是要打听有官身的人,杨大老爷松了口气,他是邬氏一族的姻亲,是邬家先的岳父,六部衙门里那些六七品的小官,还是很给他面子的。

一天之后,杨大老爷便把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杨素云。

颜昭石,现任时丰县主簿。

杨素云忍不住皱起眉头,时丰县,离京城很远,偏偏这件事,只靠写信是不行的,必须派个得力的人跑一趟,可是这一来一回,怕是就要错过七皇子大婚了吧。

时丰县。

颜昭石再一次从山里回来,他终于知道当年那位老主簿是怎样以身殉职的了。

这一次,他差一点就回不来了。

自从他调到时丰县,几乎每一次发生民乱,他和通判都会被派出去。通判去是应该的,颜昭石就想不明白了,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知县大人派他过去做什么?

那些村民甚至听不懂官话,当然,他也听不懂当地土话,彼此就是鸡同鸭讲,各说各的,就像这次,可能是嫌他的话太多,一名村民拿起削尖的竹竿便朝他当胸刺过来,好在捕役眼明手快,挥刀将竹竿砍落,否则他这堂堂主簿大人便一命呜乎,成为第二位殉职的主簿。

回来的路上,颜昭石掏钱请通判喝酒,通判多喝了几杯,这才说了实话。

其实上一任的王主簿,也只是下乡过一次而已,就是那一次,以身殉职了。

在颜昭石没来之前,山里的村民们每次发生冲突,县衙里的人是轮流去的,包括县太爷在内,也是要下乡的,而王主簿因为上了年纪,反而没在轮班之列,之所以那次要去,是因为要考评了,王主簿需要增加一点政绩,却没想到这一去,直接殉职了。

颜昭石气得不成,正想问问为何要这样对待他,通判已经醉得不醒人事,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颜昭石胸口像是被堵了一块大石头,有气却无法发泄,总不能去找知县吧,知县肯定不会承认,若是找通判来对质,通判只要一句喝醉了不记得,他便哑口无言。

颜昭石回到家里,看到大腹便便的田珍珍,颜昭石灰暗的心情终于明朗起来。

他弯下腰,凑到田珍珍的肚子上听了听,柔声说道:“宝贝儿子,是不是想爹爹了?”

田珍珍翻个白眼,孕妇的情绪本来就不太稳定,加之家里又有一个老不死的郭老太太,田珍珍的心情越来越不好,原本对颜昭石的那一点点的好感,早就被郭老太太磨没了。

现在她看到颜昭石就膈应!

午夜梦回,她摸着肚子,便会想起蔡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