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真哄歪了(2 / 2)
需要重新修缮。两套四合院排在一起,就在什刹海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距离许今秋家也就两公里左右,之前都归于文化部下属单位。
因为创汇,才紧急搬迁的。
陈凡仔细地翻着照片,越看越是喜欢,这两套院子的绿化程度极高,院子里还有几棵一二十米高的大树。
这样的院子,住起来肯定舒服。
看完照片,陈凡又拿起房产证,面积果然足够大,其中一套跟陈家大院差不多,也是三进带一跨院,两千多平米。
另外一套的面积就更大了,三进带东西跨院,有三千多平米。
“看看房子去?”
“等会儿再去,先看这个。”孙少杰又从包里拿出一沓资料。
陈凡接过来一看,是和田玉和翡翠成品的报价表,仔细翻了一遍之后,才问道:“没有原材料?”
成品跟材料,价格相差还是极大的。
以一级白的和田玉籽料为例,原材料一公斤的价格才 100元,但许今秋身上带的同心扣,却要几百元。
囤积原材料,无疑更加划算。
孙少杰解释道:“无论是和田玉材料,还是翡翠,都是统购统销的,价格是矿区跟工厂之间的价格。”
换而言之,那不是售价!
陈凡也能理解,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到底是有区别的:“回头我筛选一下,到时怎么送货?”
“玉雕厂会直接安排送货上门,你这边只要安排接收就行。”
“那就行。”
陈凡把表格收下,反正不着急,回头慢慢研究就行,孙少杰也隐晦地提了一句,希望他能多买一些玉器。
消费拉动经济嘛,陈凡自然不会拒绝,表示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购买玉器,等过个十几年,价值就不一样了。
无论买多少,都是划得来的。
陈凡就提了一个要求,每一件玉器,都要有一个单独的小盒子,并且单独出具发票和销售凭证。
聊完玉器的事情,陈凡迫不及待地说道:“咱们看房子去?”
孙少杰笑着应下。
陈凡把许今秋、曾阿黎和赵园园都喊上,孙少杰正好是开车过来的,一行五个人,完全能挤得下。
“孙师兄,个人怎么才能搞一辆车?”
闻言,孙少杰愣了一下,但并不觉得意外,旁边坐着的这位,可是身家千万的富豪,想要弄一辆车才是合理的。
但私人不允许购置汽车是硬性规定,不会为一个人改变,哪怕陈凡的身家再翻十倍也不行。
孙少杰想了一下:“你不是有家出版社,可以到羊城开一家印刷厂,然后在京城弄一个驻京办,以办公室的名义购买就行。”
陈凡眼睛一亮,还能这么办?
投资一家印刷厂也不是不行,羊城这边招商引资,优惠还是很大的,内地印刷成本也低,还能从香江接一些单子,足够养活厂子。
最主要是,有车开!
打定主意,陈凡决定回头就给出版社打电话,正好把外汇兑换的事情一并解决。
闲聊了一会儿,汽车已经在鸦儿胡同停下。
“十五号院带一个跨院,十六号带东西两个跨院。”
孙少杰领着人往里边走,先看了十五号院,再去看十六号院,两边的院子保存都非常完善,尤其是院中的大树,尤其招人喜欢。
两套院子,陈凡都要了。
如今的四合院,买到就是赚到,别说这么好的院子,就是破破烂烂的,他也愿意掏钱买下来,大不了重建。
以后这一套院子,就是几个亿。
“你们要哪一套?十六号院,正院带东西跨院,三家一家一个院子,正好合适。”陈凡提议道。
曾阿黎摇了摇头:“正院房子多,跨院房子少,这样反而不好分,还是要 15号院吧,足够住的。”
许今秋赞同道:“中院、后院、跨院,一家一个院子足够了,前院作为公共区域使用。”
赵园园负责嗯嗯点头。
买房的钱还是跟陈凡预支的,等去香江上班还得从工资里扣。
都拿定主意,陈凡也没意见:“明儿回去拿户口本办过户,等办完这些,就跟家里人坦白。”
赵园园揶揄道:“你就等着挨揍吧,许叔、赵叔,还有今朝哥、今夏哥,能把你按在地上摩擦。”
ps:第一更到,第二更要晚一些,最后一天了,老铁们还有票吗?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