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人工智能研究布局(3 / 4)
王建昆说完喝了口水,让孟昆好好消化消化。
过了良久,孟昆还是有些迷茫,他现在倒是对人工智能有了一些了解了,可是就是想不出来数学如何在其中起到作用。
“建昆,我还是不懂数学是怎么应用到人工智能系统的,能跟我仔细讲讲吗?”
“额,昆哥,明天还要考试,要不明天考完试我带你去那边看看现场吧,现在跟你这样凭空讲很难讲清楚的。”
“好,那明天考完试咱们一起去。”
“建昆,能带上我吗?”一旁离他们最近,偷偷听他们谈话的另外一位舍友凑过来问道。
“对啊建昆,把我也带上吧?咱们都一个宿舍的,有好事不能偷偷的,要分享呀。”其他几个舍友也跑过来说道。
“啊?你们刚才不是在认真看书的吗?”王建昆没想到几个离得远的,一直拿着书本的舍友居然也一直在听他跟孟昆说话。
“嘿嘿,这大一的数学比较简单,我们拿着书看是打发时间,不想这么早睡,建昆,明天带着我们一起去吧,我们都想去看看这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怎么就跟咱们数学有关系了。”
“好吧,那就明天一起去,考完试在学校南门口集合,不过时间有限,迟到的我可不等哈!”
“好,那就明天一起在南门口集合。”舍友们齐声回答道。
王建昆不指望他们都能参与进去,有几个是几个,大一的他们目前学的数学还比较浅,在研究上能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不过他们都是各地区的学霸,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万一碰到了那种在这方面特别有天赋的,说不定就能发挥极大的作用了。
此时星耀集团在bj正在大肆扩张,因为跟学校的信息与电子科学系研究出了21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国家对星耀集团的支持力度那是前所未有的。
不仅在中关村批了1千多亩地给星耀集团,还批准他们在天津建设独资的个人电脑生产基地,需要多少土地都可以批复,只要按照评估的价格支付给政府就行。
于是第一批兴建的建筑就有人工智能研究所,占地30多亩,楼高5层,地下1层,目前因为是冬天不好施工,所以人工智能研究所只是一个牌子以及几个集装箱搭建的临时研究场所,里面摆了一些个人电脑以及几台工作站,给郎骏建他们进行前期的验证研究。
目前国外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还是拼计算能力和计算模型,对于一早提出的神经网络没有多少人进行研究,因为这需要硬件方面进行配合。
可是目前高端的半导体硬件都特别的贵,要让资本家们为了这种目前还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技术而额外投入经费进行新的硬件开发,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王建昆通过智子的信息以及自己在人脑方面的研究,知道纯粹拼计算能力和使用固定模型是死路一条,因为目前的cpu在浮点运算方面比较有优势,但是人工智能不仅仅只是算得快,还需要算得符合人类的需要。
为了减少国内研究人员在错误的道路上耽误时间,王建昆给星耀集团提供了很多的基础技术,比如神经元芯片,神经网络训练范例。
目前位于香港的芯片制造厂已经用微米线制作了一批准ai芯片,发到了bj的人工智能研究所用于前期的探索研究。
等到这边的人搞懂了什么是神经元和神经网络,以及如何运用神经网络开发人工智能程序后,搞明白这些后,他们可以提出所需要的神经元结构和芯片结构,然后香港的芯片工厂也更新完了生产线,更高集成度的ai芯片就又能生产了。
而王建昆给郎骏建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第一个目标是用开发出来的人工智能程序在国际象棋上打败当前世界第一的人类。
一旦达成了这个目标,就说明了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初步应用到各领域了。
第二天下午考完试,舍友们都非常积极,跑着来到了清华大学的南门口,王建昆带着他们来到了中关村大街上的人工智能临时研究所。
“哇,建昆,这么多电脑啊,还有这大柜子,不会是超级计算机吧?”孟昆他们进入研究所后,看到里面摆放的设备,惊呼道。
“这柜子是中型计算机,算力在1千万次每秒,那些个人电脑的算力在150万次每秒,不过这些计算机都是用来写程序以及做一些模拟的,真正的人工智能计算在另外一个保密的地方,只有加入的正式研究人员才能接触到。”
“啊?这么高级的计算机还不是人工智能计算设备啊?要怎么样才能成为正式研究员啊?”孟昆问道。
“这就需要经过一系列考核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技术的,现在我先用这里的计算机给你们演示一下数学如何在人工智能上进行应用的,时间有限,我只举几个例子哈,有兴趣的可以明后天来跟这边的负责人签正式的研究协议,然后先进行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再进行考核。”
于是接下来的1个小时,王建昆给舍友们演示了下代数在算法设计和程序逻辑中的应用,微积分在图形处理和物理模拟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舍友们没想到自己学的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上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