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拆田还湖(2 / 5)

加入书签

同行的柳非烟和文绣从后面另一辆马车上下来,随即来到他身边,跟他一起欣赏风景。

安内侍和穆逢春他们也一样,都为眼前的美丽风景迷醉不已。

此时已是春天,湖边的柳树已开始抽芽,生机盎然。

在清晨的微风中,那些倒垂而下的柳树枝,不停在水面上轻轻拂过,带起了一片片涟漪。

远处的湖面,还笼罩在一片薄薄的晨雾之中,似梦似幻。

时不时的,就会有水鸟从湖面上快速掠过,然后一头扎进湖水里,去追逐在湖水中游弋的鱼儿。

当它们再次从湖水中窜出,嘴巴里往往叼着一条或大或小的鱼儿,然后振翅飞向湖岸边的树林。

个头更大的鱼儿,却无惧这些水鸟的威胁。

它们示威似得,不时从湖水中窜出,飞向空中,然后在空中来个翻转,又一头扎进了湖里。

而在湖中那片薄薄的雾气中,几艘小渔船正在湖面上缓缓滑行。

站在其中一艘渔船上的一位渔民,双臂一扬,猛地将手中的渔网撒了出去,落向船身一侧的湖面。

等他将渔网从湖中拖拽回来,拖到渔船上,渔网中已多了几条活奔乱跳的鲤鱼,还有其它一些或大或小的鱼儿。

西湖四周、以及那些连绵起伏的群山上,则林海茫茫,满眼苍翠。

看着眼前这片如诗如画的美景,大家不禁都为之目眩神迷。

就连后世曾多次来过杭州的李医,也看得入了迷。

在他眼中,眼前这座原生态的西湖,远比后世的西湖更加美丽,也更有魅力!

陶醉地欣赏了片刻,他这才清醒过来,随即发起了感慨。

“西湖真是一个无价的瑰宝,是上天赐予杭州最珍贵的宝贝”

“仅凭西湖,杭州就能成为大唐最好、最富庶的地方之一”

听着这话,现场所有杭州人都面露得意之色。

生长生活在西湖周边的百姓,谁又不为西湖而骄傲?

接下来,李医就带着大家沿湖边漫步而行,一边欣赏风景,一边了解着西湖的历史和现状。

跟在一旁的唐县令,则在向大家介绍西湖的情况。

前行没多远,李医突然停住脚步,看向了前方不远处的湖岸。

在他们前方三四百米外的湖边,出现了一大片水田,跟湖岸连在一起,似乎是一体的。

那片水田从湖岸延伸而出,径直延伸到了西湖里面,面积足有几十亩地大小,非常突兀!

乍看上去,那的确是一片水田,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片水田似乎漂浮在湖面上,在那片田地里,矗立着很多粗细不一的木桩。

由于现在刚过春节,春耕还没开始,那一大片水田还荒着。

如此一来,水田里的那些木桩,就显得特别扎眼!

看到这一幕,李医的脸色立刻变了,眼中飞速闪过一片怒意。

下一刻,他直接抬手指向那块水田,并冷声说道:

“前面那块葑田是谁的?能在这里围湖造田,且弄出这么大的一块葑田,想必不是普通人吧?”

“唐县令,身为钱塘县令,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大规模在西湖建造葑田,是西湖水患的根源之一吗?”

“好在情况还不太严重,如果大家都在西湖内建造葑田,必定会大量占用湖区,挤压湖区容量”

“一旦大汛来临,西湖周边、甚至整个杭州城都会被淹,谁承担得起这个责任?”

随着他这番话,以唐县令为首的众多钱塘县官员,都感觉双腿一软,差点就被吓得跪倒在地上。

他们的脸色瞬间都一片苍白,甚至颤抖了起来。

身为本地官员,他们当然知道在西湖中建造葑田的危害!

但是,他们能阻挡那些官位更高、势力更大的人在西湖中建造葑田吗?根本不能!

就连他们自己,虽然也明知在西湖中建造葑田的危害,却也蠢蠢欲动!

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国人对土地的执念!

更何况用从西湖中挖出的淤泥建造的葑田,是天下最好的田地,谁能抗拒这样的诱惑?

“请公子赎罪,是下官失职!”

“下官这就派人去查,这片湖中葑田是什么人的”

“查到之后,下官会立刻敦促对方,尽快拆除这片葑田”

唐县令惶恐不已地躬身说道,却没有说这块葑田究竟是什么人的。

从他的这番话中,李医却听出。

建造这片葑田的人,十有八九是杭州的某位高官,或者某个实力和背景很强大的家族,钱塘县根本得罪不起,也不敢得罪!

想到这里,李医脸上立刻浮现出一丝冷笑。

你们得罪不起,不敢说出对方是什么人,那就由我来得罪!

对方识趣则罢,若是不识趣,且看老子怎么收拾!

“不管湖中这片葑田属于什么人,必须立刻拆除、必须尽快恢复湖面!”

“非但这块葑田,西湖上的所有葑田,都必须立刻拆除,这点不容商量!”

“如果葑田是老百姓搭建的,我自会补偿百姓,绝不让百姓吃半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