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5章 第 1895 章(2 / 2)
公平”真真切切地能够落实到一些人的头上,也让他们多了些反抗不公的底气。
那种自信,足够让一个农家子不逊色于世家子。
这是特例,并非普遍,却也足够说明此事并非全然坏事。
再说猫后之事,看似是孩子没长大的胡闹,何尝不是在反抗那些被包办的无良婚姻,连皇帝都能如此拒婚,下头的人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从来都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一次,也不例外,有那等为了拒婚把媒人告上公堂的,虽然又是特例,却也说明了这种反抗包办婚姻的趋势。
至于缉盗官的好处,惠而不费,只是一个名头,就能让很多游手好闲的混混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不就是喜欢走东窜西,不安分地总想要找点儿事情吗?
好啊,这就是事情,去吧,有能耐就去缉盗,真的当了一回热心市民,为平稳的社会秩序出了一份力,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霍庸当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废掉缉盗官这样的职位,甚至使其常任,更加规范,使其成为官职之一,又给了下层人民一个新的晋升通道。
明君之赞,竟是始于此,却是霍庸也没想到的。
一样的制度,燕王是昏君乱政,他这里就是明君德政,这其中,固然因为他做了规范完善,但,难道不是燕王先起的头吗?仅仅这份用心,就是巧思了。
这样一个个算下来,燕王的各种政令竟然也不是全然白费的胡闹,甚至是明君之基,偏成就了他想要的昏君之名,真的是难能可贵了。
史官一脸茫然,哈,你在说啥?
反应过来,再看霍庸的眼神儿,带了些善意,却不免倔强:“陛下怎可因一己好恶胡乱编造,燕王有德,却也有过,不可以德掩过,史书功过,不能如此肆意妄为。”
史笔千斤重,一字不可改。
霍庸见他再次强项,一笑,不改就不改吧,有些事情本来就不能说,外人也只能看到这一层了。
又过了好多年,燕王的名号来由几乎被众人忘掉,他游山玩水的劲头丝毫未减,成为少有的不被束缚的活跃在外的异姓王。
霍庸对他的架势,就像是当了皇帝仍然恪守为臣之道一样,并不冒犯,并不僭越,所供给燕王的一切,都是照着皇帝的标准,并不因他不再是皇帝而削减,享有同样尊崇待遇的太后每每见到霍庸如此,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这么尊重,为何还要夺了他的皇位呢?
好吧,那便宜儿子,的确是不靠谱了些,也不孝顺,这都多少年了,也不来见她。
想到当年催婚之时,对方竟然还找人操刀了《请嫁太后令》,太后就不由一笑。
寡妇改嫁,是明君德政,但太后这样的寡妇,哪里能够跟世人一样呢?偏他提出来,让这事儿一时间好不尴尬。
索性这位燕王一向不得大臣之心,于是没有大臣附和他,随之与太后聒噪,可那时候,太后还是真的恼了他,哪里有这样逼嫁寡母的呢?如今想来,倒也的确是一片好心,并非是纯然恶意。
霍庸不知道太后所想,他跟太后并无血缘,又隔着一个先帝,一个皇朝,怎么都不可能没事儿聊两句,一东一西,竟是从没见过,各自守着礼法罢了。
临终之时,他本想要跟燕王说两句,都是当过皇帝的,都是知道秘密的,总能够聊两句的吧,可燕王佯做在外,只令身边太监传来了纸条,一行字极为简单——明君和昏君,道不同不相为谋。
同样面临欠债,明君还有更多的时间慢慢筹谋,昏君却没有了,那就是最后期限,做什么都不令人意外。
霍庸哈哈大笑,是啊,他是个明君。
在若干子孙之中,霍庸选了最能干最沉稳的那个,平素不见他多喜欢对方器重对方,却偏偏选了对方,在对方为这个大馅饼而忐忑感恩的时候,霍庸只道:“你以后可莫恨我。”
做了皇位,是只能当明君的,起码在他之后的几代,都是必然,而明君,必然很是辛苦。
前人德政,无以加,如何改呢?一不小心,变成坏政,可不仅仅是劳民伤财的罪过,断送了自身性命,殊为可惜。
一日后,捏着圣旨的新君对着那还没下葬的棺椁,咬牙切齿:“这可真是亲爹!”
他就说嘛,他爹绝对没那么爱他,怎么突然把皇位传给了他,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
(招来史官,强调一句:“记,我爹爱我,皇位传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