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头(2 / 2)
则,近似方圆之间。
但不是天然的,也有开凿的痕迹;只是开凿相对随意,不如圆柱形“笼子”那么规整。
这个洞口也不是垂直往下的,略有倾斜,不深,只有大概两尺左右。
用强光手电照射,洞底有好几条比较宽的裂口,这几条裂口就不像是开凿的了,应该是原来就有的,天然的。
裂口里头很深,而且是蜿蜒曲折的状态,就看不清了。
符文地漏这处所在,原先极有可能就是天然能够连通地下的;地面原貌现在不得而知了,因为已经被改造成了眼下的样子,还加了上下两层镂空石板,用以安放玉雕头颅;同时,上层的黑色镂空石板,就是符文地漏,起到了封禁作用。
连通地下的裂口,原先应该是“旱道”,没有水,而且就这么观察,根本不可能知道能通往什么地方。
但是,清代晚期进行封禁之时,却将此处作为了“水道”!也就是说,施行封禁之人,不仅知道通往哪里,而且知道那个地方走水无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