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古豫州,宋之社(3 / 3)
迁至咸阳;另一个,就和宋国有关啊!”
“宋之社亡,九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这两个说法是矛盾的,却同时出现在司马迁的笔下。
吴大志深吸一口气,“如此看来,豫州鼎,还真有可能隐藏在当年宋国的范围内。很多说法并不准确,却和真实情况有着一定的勾连。宋国,或许因为豫州鼎的秘藏,出现传言;而九鼎沦没于泗水并非如此,可青州鼎的秘藏之处却又真和古泗水支流聚龙河有关。这两者,异曲同工。”
权浩然点头,“嗯。战国这个年代,太久远了。而且秦始皇当年焚书坑儒,很多史料都没了。即便司马迁的《史记》,对于先秦的历史,很多也不怎么明确。”
“宋国的范围,确实比古豫州的范围要小。”吴夺又道,“既然说起来了,那么,这豫州鼎,会不会真的藏在‘宋之社’附近呢?”
社,祭祀神坛。宋之社,在太丘。
“当年‘宋之社’所在的太丘,就在如今的封丘市辖区范围内。”吴大志拿笔点了点地图上的“封丘市”,却皱眉道,“不对,封丘市位于冲积平原之中,没有山。”
“这里呢?”权浩然指了指封丘市最东的一处位置,“封丘市下辖的永县,好像分布着一些孤山残丘。”
“永县······”吴大志想了想,又拿着笔画了个圈,“永县还不明显,但是从永县往东这片范围,确实是大范围千里平原的唯一山群所在。”
权浩然点了点头,“磨芒山群。”
“不过海拔还是很低啊。”吴大志应道,“磨芒山群,最高的主峰芒山,也不到三百米。”
“哪怕只有一百米,也不是没有可能形成天坑孤峰啊!”吴夺接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