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提升(2 / 3)
调了,肯定十分重要。
徐青“叔父肯定好奇这句话的意思,我来给你解释。”
李公圤“你们聪明人打机锋,我根本听不懂,反正叔父听你的就行。没必要和我解释这些。”
徐青轻声道“叔父,侄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何况你做了典史,往后少不得和各类人打交道,这些东西,最好是懂一些比较好。何况叔父不是不聪明,只是以往懒得琢磨这些而已。”
李公圤想了想“青哥儿说的在理,那我听你分析分析。”
他这人耳根子软,但好处是听得进意见。
徐青点了点头,“叔父以为,本朝什么人才是‘士’?”
“那起码得有个秀才功名吧。”
徐青悠悠道“县尊以此言赠我,那是说我也是‘士’。因此不出意外的话,侄儿此次县试必中了,而且还是案首。因为县试案首,几乎默认是要中秀才的。唯有如此,方可当得起‘士’这个称呼。”
李公圤一惊“案首?可是你就两月准备时间了,能写出案首的文章?”
县试的案首,文章是要贴在衙门外,供人观瞻的。
徐青微微一笑“仅凭真才实学,要中案首,确实没有十成的把握,但是县尊已经将考题通过叔父告诉我了,侄儿提前知晓考题,针对性训练,岂有不中的道理?”
李公圤恍然道“原来这句话是县试的考题啊。”
徐青摇头“如果县尊不想留下把柄,考题很可能是这句话的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因此侄儿需要同时准备三个考题的答案。”
衙门里,人多眼杂,保不住这句话给别人听了去。
吴知县是聪明人,真正的考题,在徐青看来,绝不会是李公圤带回来的这一句。
无论怎样,天地线已经打通,科举之路,通过童生试的进程,已经不可能阻挡,余下的就是个人的努力和奋斗了。
李公圤听到徐青的分析,惊叹不已,说道“青哥儿,没想到你只是一番谋划,便在这么短的时间,让咱们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现在都有些在做梦的感觉。”
徐青摇了摇头“叔父不要觉得我有多大功劳,这一切不过是因势利导而已,还有运气成分在里面。如果不是正好库银失窃,咱们家要翻身,还得等许久。”
李公圤“即使有运气,也是青哥儿运筹帷幄,方可做到这些事。”
徐青忽然叹了口气“其实世间之事,七分在天,三分在人。叔父,咱们凭运气获得了这些好处,并非毫无隐患。”
“你是说赵熊的事?”
徐青摇头“这只是其一,最大的隐患是咱们并没有抓到库银失窃案的真正窃贼。”
李公圤闻言,不由脱口“你意思是贼人很可能再次作案?”
徐青“可能会,可能不会。这事看运气。侄儿想的是,这案子若非内鬼做的,贼人手段,定然非同小可。再次动手偷窃库银,怕是依然防不住。”
李公圤一脸担忧“那该如何是好?”
他是靠库银失窃案,立下大功,当上典史。如果库银再次失窃,岂不是证明他们之前在造假。
当然,强行解释,可以说是另一伙贼人干的,但库银失窃,一场罪责肯定免不了。李公圤作为典史,管辖治安,自是首当其冲。
他刚当上典史,若是出了这种事,即使吴知县都没法保住他。
李公圤不由忧心忡忡。
徐青笑了起来“叔父也不必忧心,有问题,解决就好了。侄儿有个主意。咱们大概是防不住偷窃库银的贼人,但是衙门仓库里,若是没有库银了,又当如何?”
“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问题本身。”徐青又轻轻接了一句。
李公圤听着有些迷惑,问“青哥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徐青“县尊完全可以提前将库银上交国库嘛。”
虞朝现在用的是两税法,继承自前朝。
在更远的朝代,并非两税法,而是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
两税法则以征收金钱为主,一年分夏、秋两次。
原本的税钱以铜钱为主流,近百年来,大虞朝的民间海贸兴盛,有源源不断的白银进入本土,似南直隶这等经济发达的地方,收税便以白银为主了。
但国朝还是有许多偏远地方,依旧以实物税为主。
如今仓库充盈,还没到夏季征收的时候,也可以提前将夏税上交。
“你是要我将此事禀报给县尊?”
徐青摇头“这问题和解决办法得让钱师爷提出来。”
“为何?”
徐青“咱们要是向县尊提出此事,岂不是显得钱师爷没用?若是叔父这样做了,肯定会得罪钱师爷,何况解押库银的人选,非赵熊莫属。让叔父来提名他,绝对是不合适的。”
“让赵熊负责解押库银?”李公圤一惊,忍不住道“他怕不是巴不得库银再次失窃。”
徐青“不错,除了贼人再次作案外,赵熊等人很可能会主动找机会制造一次库银失窃的案子,这是对付叔父最好的办法。”
“既然如此,怎么能让他们去解押库银上交国库?”
“叔父是当局者迷。如果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