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菟裘三百甲(为盟主小祖宗的小祖宗2/10)(2 / 3)
他不愤怒?
虽然这是田氏设的局,但源头却是出在了宰予去齐时,在齐侯面前的一番谏言。
如果不是他暗示齐侯去动阳虎,田氏估计也不会对鲁国的儒生出手。
宰予想起夫子与子贡等人对他的信任,心中忍不住升起一股愧疚之情。
大风吹过,带起宰予的披风,他猛地睁开眼。
目光所及之处,城头之上遍布赤红宰氏旌旗,殿陛之下尽是披坚执锐之士。
自古以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诸君以国士待我,予自当以国士报之!
宰予目视之处,军容齐整。
三辆战车居于前排,每一乘上,四名身披乌黑漆甲的精锐之士手持长戈傲立于前。
他们的脸上覆着奇诡的饕餮纹面盔,看不出神情变化,只能透过双目留出的孔隙中看出一丝淡淡杀气。
正所谓,周鼎著饕餮,有首无其身,食人未及咽,灾祸害及身,善恶当有报,以此言报更!
在他们身后的,是刚刚完成全面武装的菟裘三百甲。
三百甲士,前有执盾者俨然鹄立,中有持戈者立如长林,后有背强弩者威风凛凛。
阳光洒满大地。
嵌甲生光,照出一世星光璀璨。
赤旗飘展,如诉万古血色长河。
正在此时,菟裘南门外一辆战车从城外急速驶入,全身披甲的子路立于车头,头顶战盔的羽翎随风飘动。
他威武的臂膀高高举起,向众人展示着手中来自国君的旌节,以此说明他使者的身份。
子路的战车穿过菟裘城中笔直的主干道,径直来到高台之下。
只见他踏步下车,一步一步登上顺着长阶登上高台,迈步之间,披风舞动似有呼呼风声。
子路来到宰予面前,冲他微微点头,随后高声喝道。
“国君有令,菟裘大夫何在?!”
宰予闻言,摘下头盔托于左手,半跪在地俯首回道。
“菟裘大夫宰予,闻听君命!”
子路展开简书,声如洪钟传遍四野。
“寡人蒙历代先君余泽,得皇天后土垂怜,幸得继承君位,代守疆土,祭祀社稷。
自寡人登位以来,已历数载春秋。
然先君教诲莫敢忘怀,师保之教无法遗弃,圣王之赐不容亵渎。
而今齐侯无德,犯我鲁人疆界,违天地好生之德,背两公山海之誓,残害百姓,贼杀万灵。
寡人追先君之所思,感百姓之所苦,将兴义师,以戍鲁国历代先君遗留之疆土。
诸卿大夫世受鲁之恩泽,享万民之利,值此国难之际,当为万军表率,行守土之责,履御敌之务。
昔日商汤伐夏,于亳地作《汤诰》昭告天下。
其中有云: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武王伐纣,于孟津作《泰誓》激励将士。
其中有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寡人资质鄙陋,德行浅薄,莫敢言商汤、武王之德,只敢窃其言语铭刻于心。
各军将士只管尽力杀敌,诸卿大夫自当奋战奋行。
若得胜战,功在两军。
如若不胜,罪在寡人。
特下此书,以此昭示,寡人卫疆守土之心!”
子路念完此书,将竹简一收,两手捧起交于宰予之手。
宰予再拜受命。
“守土之责,岂能忘怀?
君王之恩,岂容忘却?
国君托臣以讨贼守疆之效,委臣以率土安民之责。
鲁齐之战,予自当舍生忘死,竭力而战,以报国家养育之恩,君王提携之德。
此战,予不攻则已,攻必败贼。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无攻无胜,则请君王诛我于宗庙之上,戮我于庙堂之中。
予纵肝脑涂地,难谢君恩。”
子路听到这话,被宰予的决意吓了一跳,他赶忙想要搀扶着宰予起身。
与此同时,他心里又有些懊悔曾经怀疑过这个小师弟的意志。
“子我,不至于不至于……”
谁知他话音未落,便听见台下响起一片雷鸣般的齐整之声。
“我等同主君,共领国君之命!”
三百甲士居然同样俯首半跪,高声领下军令状。
如此声势,纵是子路,也不免震惊。
还未等他回过神来,便听见宰予一声厉喝。
“歃血!”
申枨闻言出列:“领受君命!”
只见寒光一闪,他拔出腰间佩剑,割开一旁早就准备好的黄鸡脖颈。
施何则手捧朱盘踏步上前,将流出的血液装入盘中。
很快,盘中便盛满了鲜血,宰予伸出手指蘸入盘中,直到血液浸过他的指节,方才拿出。
随后扬起指尖一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