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韩世忠力擒方腊(2 / 3)
就不是像《水浒传》所编的那样是“武松单臂擒方腊”……活捉住了方腊的英雄,却是这西军左路统制刘延庆手下的一员那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偏将韩世忠。历史上,方腊兵败后,携其妻子邵氏、儿子方毫、宰相方肥等五十二人,躲进其老家的梓桐峒的石涧中,宋军一时无法搜捕到。韩世忠率领手下不到百人的宋军,由熟悉当地地形的方庚带路,从山上抄荆棘丛生的小路,还爬过一段陡峭的采药绝壁,才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突然杀时方腊及其家眷、亲卫所藏身的梓桐峒石涧中,将其全部俘获……可惜,当时奸臣当道,历史上的韩世忠活捉了方腊后,当时还被其上级将领,冒领了此等大功……即便,朕所穿越来的这个大宋,因为朕的到来后,产生的了蝴蝶效应,改变了很多事情原本的进展。比如说,东南的方腊起义,若按历史的发展,应该是明年的宣和三年,朝廷调来了数十万大军才将其平定的。可是,朕这个穿越者到来后,因为对方腊起义的提前有预判,才能提前调兵遣将,不仅没有让方腊率部攻打下东南最重要的城市杭~州,而且还在杭~州的城南,大败了方腊匪军主力。此役,几乎是将方腊的全部匪军主力,歼灭掉和俘获者已经达匪军的四分之三了。方腊匪军的元气大伤。若此役能或杀掉、或活捉贼首方腊,那么,就可以宣告东南的方腊已经彻底失败了。赵吉看着勇冠三军的韩世忠,他相信冥冥之中的自有天意!在历史上真正能活捉到方腊的英雄,如今换了一个地点,应该也差不多能活捉到方腊吧?故此,赵吉一指韩世忠,道:“朕令良臣出战,力争活捉贼首!”韩世忠领命后,只抽调其部最能战的三十名骑兵,并让未选中者将战马献出,供他及其精选出这三十名骑兵在追击方腊时换乘。韩世忠审时度势地看出,方腊率领着溃败的匪军逃跑,其后多路大宋骑兵进行追击,捉拿方腊不在于骑兵的多少,而在于速度要快。然而,一匹战马驼着上百斤重的骑兵,奔跑一段路以后,必然因负重累得降速,如果,追击者每人有三匹战马换乘,那么,就可以让另外的两匹战场不至少因负重而过于劳累,这样能追上方腊的可能就更高了。已经在西北战场征战十二年的韩世忠,经过看到过西北军的每名骑兵,一般就是一人有两三匹战马换乘的。而在宋缺少战马,非长途行军时,一般不舍得每名骑兵配置两三匹战马。……韩世忠率领着三十名骑兵,共计九十三匹战马,追击而去……此时,其他各路宋军的骑兵,皆是一人一骑,进行着追击……刚开始的二三里路里,战马还没有看出怎么劳累,可是跑过了三里地之后,奔跑中的战马不停地喘着粗气,马蹄也明显地放慢了速度……而在前方拼命地纵马逃跑的方腊,因看到宋军追击的越来越近后,他已经命令身边的两名骑兵护卫,跳下战马,两匹空马让给他换乘……方腊一人骑一匹战马,再牵两匹战马,当胯下战马累了之后,他便快速地翻身换乘另一匹战马……故此,此时的方腊已经超过先他逃跑的义军丞相方肥的坐骑。方肥看到圣公最终还是听了他的劝谏,骑在狂奔的战马之上,与他擦身而过时,方肥高喊道:“圣公,终是听了微臣之劝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请圣公向咱们老家青溪县的方向撤退。若圣公,率部撤退回咱们老家山区的梓桐峒,凭着山大、沟深林密,宋军便极难寻得到!”方腊没有搭理方肥,他握紧手里的朴刀,有心解决掉‘弃’他而逃的义军丞相方肥。不过,因方肥是跟他一同起义的骨干,又是家族里的兄弟,在义军中地位和威望都极高,又担任义军丞相,若是杀了方肥,以后义军还真的很难重整旗鼓了。故此,方腊咬牙,将斩杀方肥的想法作罢。方腊率领亲卫骑兵,向南溃逃的这一路,已经跑出了二十余里远了。虽然,方腊兵败而逃,但是,他依然命令身后跟随的骑兵扛旗手,把绣着“圣公”二字的杏黄大旗,高高地举起。“圣公”这面义军的大旗未倒,便在奔逃的途中,又重拾了两千余兵选逃的义军骑兵归队,以及数名将领又骑马聚在方腊身旁,一起向南拼命而逃……奔逃中的方腊,看到宋军四路骑兵越追越近,他急忙对跟在他身后的将领,高声命令道:“石宝护驾,保护好本圣公。”“方杰、厉天闰、邓元觉、庞万春,各领所部兵马,留在原地,在此分别阻击宋军杀来的四路兵马。违令者斩!”这四位匪军中的高级将领,听到圣公方腊的军令后,多少也有些抵触情绪的。毕竟,方腊将武功略好过他们的石宝带在身边护驾,而留下他们四位阻击宋廷大军,这不是送死吗?不过,方杰、厉天闰、邓元觉、庞万春这四员匪军大将,都是绝对不想投降的主儿。他们跟随方腊举事后,在攻破的州县里,杀死的官吏、抢夺的民女都太多了,死罪的恶行都做得太多了,故此,他们皆不愿也不敢投降,明知投降宋军也是死,那么何不忠于方腊而拼死一战,或许还能活下来呢。方杰、厉天闰、邓元觉、庞万春各领所部残兵三四百名骑兵,勒住战马,调转马头,面向追击而来的四路宋军,皆挥动着手中的马刀,高喊一声,道:“天佑圣公,既寿永昌。保护圣公,誓死拼杀。”“冲啊!”“杀啊!”……方杰率匪军残部骑兵,杀向刘光世所部追兵……厉天闰率匪军残部骑兵,杀向王渊所部追兵……邓元觉率匪军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