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两案相交(1 / 3)

加入书签

古一明听完黄确这些话,一时陷入了沉默。如果按照他们到省城后在青云区刑侦大队看到的档案,以及当年杨川和孙大勇亲临现场调查得到的线索综合来看,黄确提出的推测思维虽说有点跳跃,自己一时虽无法理解,总的来说也是有道理的。

“你是说,唐第宗不惜冒着死刑的风险,想要保护的人就有可能是这对母子?″

“虽然说目前只是在假设推理阶段,我想应该是有这样的可能,不然根本无法对唐第宗为什么为了这笔不大欠款,不惜杀了敲诈勒索的胡普一案,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

“可你说的这些,也只是根据这件案子中有这样的可能,而作出的指向性猜测。目前我们的手里不是还没有证据吗?″古一明悻悻地说道。

“那就需要我们去把它找出来,″黄确看着古一明,平静地说道,“一件蹊跷的命案,让在侦破方面有资深经验的孙大勇在十几年后仍记挂于心,这就说明在此案中存确实存在漏洞,让他感到唐第宗杀胡普的理由明显不足和牵强。

如果不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唐第宗根本不值得为了什么人而抛弃自己的前途,甘愿冒这样杀人大罪的风险。以他那么一个文化程度和经商头脑都是相当出众的人,怎么可能为了那区区二十万,就激起了杀害胡普的动机?″

“可是按照唐第宗的供词,他并不是早就有杀人的动机,只是因为受到了胡普的致命伤害,一时丧失理智,不得不采取防卫措施,慌乱中失手剌了他一刀,岂知刚好刺中心脏。难道这不是足够的理由?″

“可这只是唐第宗在胡普死后单方面作出的口供,案件发生时的现场情况究竟怎么样,已经无法复原。单凭唐第宗一面之词,就武断地认定案发时的情景就是这样的,未免太笼统了。″

“可胡普死了十三年,就算孙大勇找到了从监狱服刑期满出来的唐第宗,他也未必就会对孙大勇说出当年的真实情况。况且,我们也只是猜测孙大勇有可能找到了唐第宗,如果他没有见过唐第宗,那情况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你说的也有道理,就算孙大勇没有找到他,但按时间来算,唐第宗也有五十五岁左右,由于杀人入狱七年造成社会的负面影响和商界的排挤歧视,他极有可能不再以法人代表的身份出面开店了。这就是我查询过市场管理部门,找不到以他的名字注册牌照的原因。″

“黄队,那我们岂不是很难找得到他了?″

“那倒不用担心,只要让任百力通过警网查一下他的户口地址应该就知道了。再有,据杨川说过,唐第宗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还在,独自生活也需要人照顾,他又是个对母亲极其孝顺的人,应该不会长期脱离本市,到外地去经商和投资。″

“那我们明天就去他的老家,先和他的母亲见面聊一聊?″

“不用这么急。这件事我想过了,我们刚才只是从理论上作出几种可能的推理,手上根本没有证据,就算在他家里见到了唐第宗,如果我们的推测和实际情况不符,也不会起什么作用。″

“你是认为他不会和我们说真话?“

“是的。你想啊,唐第宗不惜冒着死刑的风险,也要保守十三年的秘密,怎么也不会对我们这两个外地警察把真相说出来。我们贸然去找他,反而引起他的戒心。甚至更难找到他。“

“如果是这样,黄队,你认为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这件案子终究过了十多年,唐第宗的刑期也执行过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先从外围了解清楚,当年在这件案子发生前,他与什么人的关系比较密切,曾经与胡普有过什么利益冲突,造成他不惜杀人的动机究竟是什么原因,一步步来,才有可能接触到真相。″

“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怀疑孙大勇被杀,是因为这件十三年的旧案引起的呢?“古一明的脸上明显有种疑惑不解的神色。

“确切地说,是我们从案发现场到了宋文昌的家里时就有了这样的怀疑。当我向宋文昌询问到,他和孙大勇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什么时候时,你还记得他是怎么说的吗?″

“我记得,就是因为发生了唐第宗这件杀人案,孙大勇调查时去过宋文昌的公司询问,后来他就搬了家,彼此就没再见过面。可这和孙大勇到宋文昌家探望李瑜,与十三年前的那件旧案也扯不上啊。″

“既然孙大勇重新调查唐第宗十几年前的这件旧案,那他就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线索指向了那里。不然不会是无缘无故地来到冷山。

也就是说,他顺道探望李瑜只是一个借口。他到冷山的真正目的,可能就是已经了解清楚整个案件的真相后,才会去见李瑜的。″

“难道说,这个案子与宋文昌在十三年前突然搬家有必然联系?“古一明把放到嘴边的酒杯停下,困惑地问道。

“目前虽然还不能确定,但按照孙大勇调查时走过的路线来看,应该是和宋文昌知道了唐第宗杀了胡普,不久后就卖掉工业园区的公司,从省城搬家回富林的冷山风景区,应该是有一定的关系。″

“可宋文昌并没有对我们说起过,孙大勇是为什么到冷山的,也没有提起过李瑜和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