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从一座重工城到另一座重工城(1 / 3)

加入书签

风从半开的玻璃窗吹进来,带着北方早春特有的清冽,还有一丝倔强的硬气,跟房间里被暖气烘地微燥的热气掺合在一起,反倒叫人觉得恰到好处的舒服。

屋里很静,只有笔记本电脑薄膜键盘韵律清晰的敲击声。电脑屏上显示着一个论坛的页面,大标题写着“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喜迎中国德阳首届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论坛页面风格简洁大气,下面分出几个版块,每个版块又有各自鲜明的主题,主题下的留言区十分热闹,有中文也有英文。

随着鼠标移动,越来越多的跟帖滚动显示在笔记本屏幕上,ip来自不同的国家,有带着认证标识的相关领域专家,甚至还有别国相关行业政要的官方号码。

鼠标在一条留言贴上停下来:“这次会址选在四川德阳,我以前没听说过德阳,只知道四川有成都和熊猫,另外就是三星堆。成都很美,熊猫很可爱。德阳有什么?”帖子是用英文留的,发帖人的身份显示是过客,时间显示刚留言不久,帖子下面还没人回复。

操作键盘的手指白皙修长,利落地划动鼠标轻轻点了下回复,在弹出的对话框里开始输入熟练的英文:

“四川德阳市与成都毗邻,是中国重要的重装之都。如果你了解重装行业,我想你一定听说过‘德阳造’,发电设备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年出口量中国第一,重型燃气轮机等十五个能源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中国国内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都由德阳制造。不知道这些内容可否解答你的疑惑?”

信息发出不久,对方很快就回复了新内容:“我知道你们中国正在建设华龙一号核电项目,不知道这个项目跟德阳有没有关系?”

电脑前响起喃喃笑语:“看来并非过客,是个行家呀!”手指再次点击了回复:“被你言中了,华龙一号项目机组主产地正是德阳……”键盘敲击带出轻快流畅的节奏感,就连走廊门被钥匙拧开也没有察觉。

“一回来就成天猫在沙发上鼓捣电脑,年纪轻轻成天喊脖子疼腰疼的,就你这样能不疼吗。”数落声跟着脚步声一道传了进来。

猫在沙发上敲电脑的乐蓓抬起头,顺手把俏丽的短发往耳后一捋,朝门口笑得有点皮:“你和妈买东西这快就回来啦?我还以为你俩且要逛阵子呢。”

乐建国把一只印着北京华联的大塑料袋放在电视机柜上:“这不是有你在家呢,不然照你妈的惯例,一准儿逛到超市关门儿才肯回。”

说话的功夫,乐建国把一个食品袋从超市购物袋里拎出来,放在乐蓓面前的茶几上:“刘家老陕面筋,你妈说你就好这口。你妈怕你午饭又将就,又怕面筋泡时间长了不劲道,买上面筋就回来了。”说完,乐建国自己也笑了:“果然还得是亲生的呀,我就没这待遇。”

把膝盖上的笔记本电脑往沙发上一推,乐蓓笑地越发殷勤:“嗯哪,果然是亲妈,知女莫若母嘛。”说着话已经掰开了一次性筷子就准备开动。

换掉羽绒服的秋怀珍手里拿着个碗走进来,把面筋袋子放在碗里,看了乐建国一眼,嗔笑:“女儿好容易回来一趟,我就给买了个面筋,看把你给酸的。你咋不说你成日吃我做的饭呢?女儿能有这待遇?”

乐建国边喝茶边眯着眼笑,不吭声了。

乐蓓咽下嘴里的面筋,表情有点意外:“嗯,这面筋还是当年那味儿。妈,这么多年了,他家面筋还在那地方?我能有五六年没往呼得木林大街那边去了。”呼得木林是蒙语,蒙文意思是快马,相当于汉语的千里马。在内蒙古有许多地名和街巷名,用的都是蒙语的谐音。

秋怀珍把超市购物袋里的东西整理进旅行背包,回头笑:“还在原来的老地方,这些年也没挪过,就是换成刘妈的儿子和媳妇经营了。刘妈回家带孙子去了。”

“不光老刘家面筋摊子没挪窝,她家旁边的毛嗑摊子也没挪,还有那个卖红糖火烧的。”乐建国接话。

乐蓓瞪大眼:“咋这么多年都不带换新生意的?这市场结构也太凝滞了吧。”

乐建国也瞪大了眼:“咋能叫市场结构凝滞呢,老摊子老主顾多有感情啊,想买点啥闭着眼都能找着,多方便。成天换新摊子,想买点东西还得到处找,就挺闹心。”

乐蓓摇头:“爸,您这就老观念了。市场经济就得搞活,搞多样性,这样别人也有机会进入市场,才能有活力。这就像人的身体有新鲜血液才能健康循环。而且经常能见识新奇的货源品类,经济才能繁荣起来。一个摊子几代人守着能守出啥新鲜花样?”

“这可不一定。市场经济还不就是竞争?谁家干的好谁家就能干的长久。这些老摊子总不换主儿正说明人家干得好,要是干得不好早就叫别人把生意抢跑了。”乐建国对自己的观点非常坚持。

乐蓓正待据理力争,秋怀珍端过来一盘切成小块,插好牙签的苹果:“行啦。你爷俩整年见不着面,见面三句半不到就抬杠,不嫌口干得慌。吃水果,把嘴都填上。”

乐蓓正吃得有些咸,拿起一块苹果塞进嘴里。乐建国也拿起一块苹果咬了一口,眼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