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治好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药方(1 / 2)

加入书签

“我的伤寒杂病论真的成为了医学巨著。

可是我只不过是将一些伤寒的病症,一些药剂给病人看过的你给整理在一起,现在杂乱无章,我没有任何的头绪,怎么可能成为巨著。”张仲景摇头无奈地说道。

“张太守你不要再谦虚,你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影响一千多年的中医体系,后世中医看病全都用你的医疗体系。”夏景天说道。

“没错,在我们距离你1000年后的明朝,并采用了你《伤寒杂病论》的体系给病人进行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李时珍说道。

张仲景在听到夏景天的话突然犹如醍醐灌顶。

“说用六经分类的方法,我怎么没有想到?只要把理、法、方、药分开便不会再杂乱了,太谢谢你了,我知道怎么划分我的《伤寒杂病论》了。”张仲景激动地说道。

于是张仲景跑去过去写《伤寒杂病论》去了。

“这个张太守不像是一个当官儿的,反而像是一个医生。

看到他这个样子,让我想起了我父亲当初在写《本草纲目》时候的样子。

当年就是这个样子,为了写出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顾,连这个家都不要了。

一走就是一年半载的才回来,拿出各种稀奇古怪的药材,总是在书房里面写写画画。”

李紫萱吐槽道。

“紫萱你不能这么说爹,他这是对艺术的认真负责,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执着,才写出了《本草纲目》这样的医学巨著。”夏景天说的。

在下景天看来只有像李时珍和张仲景这样如此执着,如此有耐心的人才能写出来医学巨著。

“夫君,等到这个张太守的病好了,把他也给留在咱们医院里边吧。这样咱们医馆里面就有四大神医了。”李紫萱笑着说。

“我们这个医馆本来就不大,而且患者也非常少,已经有三名医生了,加上我四个名医生了,已经足够用了。

根本用不着四大名医都在这个医馆里面。”夏景天摇头无奈地苦笑。

在夏景天心疼自己的这个老婆真是感想,居然想让张仲景也到医馆里面当医生。

下来的一周时间,张仲景在几位医生的调理下很快将高血压的病症给治好。

那天张忠杰也没有闲着,将他的伤寒杂病类给整理了出来。

“多谢夏医生的建议,《伤寒杂病论》分类整理了之后,终于看起来像是一本书了。”张仲景兴奋地说道。

现在看着张仲景钉起来的手稿,仔细地看着上面的内容。

因为他在那个年代真正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没有流传下来。

下来的《伤寒论》。是别人,整理出来的缺少了后一半部分。

还有唐朝和宋朝不同的版本。

“伤寒杂病论不愧为是医学巨著啊,写得真的很好。”夏景天感叹道。

作为医生的华佗也凑了上来。

“夏医生能给我看一看吗?”

于是夏景天将伤寒杂病论的递给了华佗。

华佗在接过手稿之后仔细地查看的,医生他能看得出来这部手稿的含金量。

伤寒的病种写的非常的详细,而且里边儿有各种各样治疗的方法以及知道。

“这部书写得非常的好,跟老夫的《青囊书》非常的相似。”华佗说道。

夏景天自然也知道华佗的名著《青囊书》,不过却已经失传了。

因为华佗生不逢时,出生在军阀混战、灾害频发的东汉末年。

在这种混乱年代,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自然成了最大的受害者,正所谓“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华佗自幼目睹了老百姓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多次拒绝出仕为官,立志成为一个医者,解除战争、瘟疫、疾病等带给老百姓的痛苦。

为此,少年时代的华佗开始外出游学,遍访医学名师,苦心钻研医术,足迹遍及中原大部分地区,终于学有所成。

几年以后,华佗就从一个“江湖游医”蜕变成了一位医学巨匠,熟练地掌握了外科、内科、妇科、针灸等领域的诊治技巧,创造了诸多在当时堪称医学奇迹的纪录。

但要说华佗的最大成就,还得是他的麻沸散和外科手术了。

他大量地精研了历代医学典籍,又对暗杀、战争中频繁使用的“迷药”配方反复研究,终于发明了麻沸散。并在临床使用中逐步改良,取得了理想的麻醉效果。

有了麻沸散后,华佗不但让外科手术成为了一种可能,还极大地拓展了外科手术的范围,提高了外科手术的疗效。

据《后汉书》记载,华佗每每碰到来源于体内脏器的疾病,在口服药物和针灸治疗都无效的情况下,都会让患者用温酒吞服麻沸散。待患者失去知觉后,才开始施行外科手术。

他用锋利的小刀切开患部,切除患者病灶,再行缝合,并敷上秘制的药膏。一般情况下,患者短则数天之内,长则月余就会完好如初,恢复健康。

“感谢夏医生的治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