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集:传递温暖(2 / 4)
就是,我家今年收成还不错,地里的粮食啊,收了不少,我可以捐些粮食过去。咱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过冬呀,吃饱了才有力气熬过这寒冬呢。”憨厚老实的王大哥也跟着说道,一边说着,一边还拍了拍自己身边装着粮食的麻袋,那麻袋鼓鼓囊囊的,装得满满的都是粮食,仿佛每一粒粮食里都饱含着他对困难家庭的心意,此刻他那质朴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已然迫不及待要把这些带着温度的粮食送出去了。
“我那儿有几床厚被子,都是我亲手做的呢,棉花塞得可厚实了,盖在身上暖乎乎的,都还新着呢,也可以拿去给他们用呀。”李奶奶也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她那满头的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脸上爬满了岁月的皱纹,可那笑容却依旧那么慈祥,透着对那些困难家庭真切的关怀,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受苦,心里着急,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过得舒服些一样。
“我家有一些闲置的生活用品,像锅碗瓢盆啥的,虽说不是啥值钱的东西,但过日子也都用得上,我这就回去收拾收拾,给他们送过去。”年轻的刘嫂子也积极地说道,她怀里抱着自家的娃,那小家伙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大人们,似乎也被这热闹又充满爱意的氛围感染了。
一时间,村民们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自己能提供的帮助,有人说要送些柴火,好让困难家庭能暖暖和和地生火做饭;有人说家里养的鸡下了不少蛋,可以拿些过去,给他们补补身子;还有人说要把自家孩子穿小了但还挺新的衣服整理出来,给困难家庭的孩子们添几件衣裳。那场面,热闹得就像过年似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和善意,平日里那平静的小村子里,此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暖流,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温情气息,仿佛空气都变得甜甜的、暖暖的了。
在村子东边的一处破旧小院里,住着二赖子一家。二赖子这人啊,在村子里也算个“名人”了,平日里有点懒,干啥事儿都爱耍点小聪明,能偷懒就偷懒,能蹭点便宜就蹭点便宜,为此没少被村里人念叨。不过呢,他心地倒也不坏,就是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靠村里人的接济才勉强维持着。今天这阵仗,二赖子早早就听到了动静,心里头那叫一个感动啊,眼眶都开始泛红了,想着自己平日里没少给大家添麻烦,净干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可到了这时候,大家还都惦记着他呢,这份情谊,就像那冬日里的暖阳,直直地照进了他的心底,让他心里暖乎乎的,又酸酸的,一时间百感交集。
他站在自家小院门口,那小院的土墙有些地方都已经剥落了,露出里面的土坯,院门也摇摇晃晃的,仿佛一阵大风就能给吹倒似的。他就这么静静地站着,看着村民们一群一群地朝着困难家庭这边走来,那场面,就像一支支温暖的队伍,朝着他这个“寒舍”汇聚而来。有的村民扛着沉甸甸的粮食,那粮食压得肩膀都有些下沉了,可脸上还是带着笑,脚步也依旧轻快;有的抱着被子,那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被角都露在外面,仿佛在展示着它的厚实与温暖;还有的拎着生活用品,大包小包的,满满当当都是心意。二赖子看着这一切,心里那股子感动劲儿啊,就别提了,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样,半天说不出话来,眼眶里的泪水在不停地打转。
“二赖子,站那儿发啥愣呢,快过来帮忙接一下呀!”张大婶一边喊着,一边吃力地扛着半袋粮食朝这边走来,那袋粮食压得她身子都有点歪了,她那胖胖的身子一摇一晃的,就像个不倒翁似的,可脸上还是带着那标志性的热情笑容,那笑容里没有丝毫的埋怨,只有对二赖子的关心和帮助他的急切心情。
“哎,来了来了,婶子,您这也太客气了,我……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二赖子赶忙迎上去,伸手去接张大婶肩上的粮食,眼眶红红的,声音都有点哽咽了,那双手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着,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感受到村子里这份浓浓的情谊,这份情谊重得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应了。
“说啥呢,都是一家人,客气啥呀,只要你们能过好这个冬天,咱们大家就都高兴了。”张大婶笑着说道,把粮食交到二赖子手里后,还不忘拍了拍他的肩膀,那动作里满是长辈对晚辈的疼爱,就像在安慰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一样,让二赖子心里又是一暖。
其他村民们也陆续到了二赖子家,小院里一下子就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资,那场面,真的就跟开杂货铺似的,五花八门,啥都有。粮食堆在角落里,像一座座小山;被子叠放在一旁,花花绿绿的,看着就觉得暖和;生活用品更是摆了一地,锅碗瓢盆碰撞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也在为这温暖的氛围奏响着欢快的旋律。
“哟,二赖子,你看这被子,可厚实了,晚上盖着保准暖和。”李奶奶一边把被子递给二赖子,一边笑着说道,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那笑容里满是慈爱,“这被子啊,还是我去年新弹的棉花呢,本来想着留着给我孙子娶媳妇用的,可想着你们现在更需要,就先给你们拿来了,等以后有了好棉花,我再做新的呗。”
“谢谢奶奶,您老费心了,我……我这心里真的太感激了。”二赖子接过被子,感动得眼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