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好菜配好酒(1 / 2)

加入书签

“秦东——”

朋友见面,格外亲热,邵大伟就从楼下跑了上来,几年不见,小肚子越发溜圆,脸上也泛着幸福的光泽。

“我来晚了,我来晚了……”

“大伟,都双下巴了!”秦东很亲热地迎了上去,亲热地拥抱过后,又亲热地拍了拍他挺出来的肚子。

邵大伟笑着拍拍自己的肚子,一幅神奇活现的表情,“怎么,你什么时候到了天津,也不找我吃饭,怕我请不起你……别跟我见外……”

“这顿你请,我们可没说自己花钱,到了天津地面儿上,你不请我说不过去。”秦东笑了,把邵大伟让到席上坐下,“这是我在日本的研修生同学,我们住一间宿舍,”他介绍道,“这可是行家,天津本地菜,做得最地道……刚才我们还说天津菜到底是什么口味?我们是外地人,得听听本地人怎么说。”

说到吃,邵大伟立马精神了,“我倒想听听外地人怎么评价我们天津菜。”

“我看啊,天津人吃咸,你看,你看今天早上的锅巴菜,”郭斌喝了一口水,“口味太重了!”

所谓锅巴,即晾干后切成柳叶形小条的煎饼,天津人将其浸在素卤之中,然后放上芝麻酱、腐**、辣油,撒上卤香干片和香菜沫等小料后食用,只看这些配料,是不是就觉得口味超级浓郁了?

不过,配上卷圈,咬上一口,口舌生香,越嚼越有味儿,好吃是真好吃,咸也是真咸!

“邵主任,天津,盐是不是不花钱?”李银波喝了口啤酒,海河啤酒,既然要跟海河打仗,对方的啤酒怎么能不喝?

这句话马上引发了大家共鸣。

都说“好厨师一把盐”,天津菜就是如此任性地打翻了盐罐子,从八大碗的炒虾仁儿、熘鱼片儿、烩丸子、烩滑鱼、汆白肉、笃面筋、烧肉、松肉,到各式各样天津小吃,“咸”是天津人离不开的滋味。

“我看啊,跟我们秦湾人一样,天津人也爱吃海鲜!”红红笑道,与秦东一样,她对这个城市的观感和味道都没得说。

是啊,对于老天津人来说,九河下梢的地形,离不开的河鲜海货。

天津人常说“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在这些河鲜海货中,虾酱可是最日常最天天吃到的,这跟秦湾又差不多。

作为最早开埠的城市,多年的口味早已在这座城市酝酿扎根,“咸”是这座城市的底味。

对许多天津人来说,这口天津味,是家乡带给自己的羁绊,是家里的味道,整座城市也因着这味道而有滋有味,热气腾腾。

“我们的国家这么大,总的来说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江南人喜清淡、甜咸、爽口,,西北人爱吃带有酸口、经济实惠和牛羊肉品种的菜肴,东北人爱吃肥而不腻、脂肪多的鱼肉菜品……”

天津人他还真不好概括,不过,寻常的小酸甜咸鲜口儿已经融入了生活,不仅是餐桌上的美馔,也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天津人的口味就像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老神仙,你永远都捉摸不透。

“咸鲜,咸甜啊……”秦东笑道。

听到这个,邵大伟竖竖大拇指。

“我倒觉着天津人不是一条路子走到底,天津菜的口味并不单一,酸甜、麻辣、鲜咸都有……”说起吃,大家兴致都很高,罗玲的酒窝又浮现在脸上。

“对,对,还是她说得对……”邵大伟起初故弄玄虚,罕见地不插嘴,可是罗玲一说话,他就忍不住了。

“您看这道罾蹦鲤鱼便是这方面的集大成者,由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酸甜咸辣麻,五味杂陈……天津人是把各种滋味混杂到一块了。”

罗玲就笑了,可是啤酒是没法儿咸鲜,咸甜的,天津人的口味就象方便面的面一样,是固定的,可是酱料包就象是啤酒,什么样的啤酒,才配得上咸鲜、咸甜、麻辣的口味?

如果能制造出贴近天津人口味的啤酒,何愁市场打不开……

邵大伟很是健谈,他一落座,基本上没有别人开口的机会了。

“秦东,你是想问,吃惯了酸甜,咸鲜,麻辣,天津人最爱喝什么味的啤酒吧?”他夹起一块鱼肉,“反正我觉着我们的啤酒都一般。”

“好我们嵘啤配你们的口味,你看能喝得下去吗?”秦东笑着给他填上一杯啤酒。

“实话实说,你还别不爱听,也一般。”邵大伟神奇活现地一挺小肚子,“我感觉还不如我们天津啤酒提味。”

“那么什么样的饮料受欢迎?”罗玲笑了,这一笑,把个邵大伟迷得五迷三倒。

“反正别太甜,哎,秦东,你别这样看着我,我是长得富态,可是真不愿意喝带甜度太高的饮料。”邵大伟象是表白似地道。

“就是低糖度的饮料呗,那你有没有兴趣尝尝我们的新啤酒?”秦东笑着举杯,“来回的车票我给你报了。”

“寒碜我是不是?”邵大伟就差拍胸脯了,“我一个办公室主任,还报不了几张车票,就是工作忙……”

“鸣翠柳前几天又推出几道新菜……”秦东笑眯眯道。

“啊……那我到要尝尝……”邵大伟马上改口道,“厂里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出趟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