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小型啤酒设备(1 / 2)

加入书签

德国人是最讲究精准的,有句话讲,德国人象钟表一样精准,所以他们也比较固执,他们提出的啤酒生产线的标准,省二轻厅的意见是全盘采纳。

可是作为一个重生者,又通晓德语,围绕这条八十年代最先进的生产线,秦东与克丽斯塔之间就没少嗑嗑碰碰,大到游戏规则,小到基础设施,甚至是一个厕所,他与德方的看法有时都是不一样的。

“……对,我们要的是这种蹲位,一个蹲位服务于五十个职工,……”

克丽斯塔却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五十人上一个马桶?”

“不,不是马桶,是蹲位!”秦东很严肃。

“我们认为至少八到十个人就应该有一个马桶,”克丽斯塔指指卫生间,“就是这种冲水马桶……”

“那你应该到中国看看,”秦东笑了,“我们的工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厂,还是习惯于用这种蹲位。”

他曾到陈世法家去过,虽然住在楼上,家里没有煤气灶,还是那种烧煤的土灶,卫生间也没有马桶,仍然是蹲位,上面盖着一块可以手提的木板。

“我坚持我的意见,”克丽斯塔没法想象没有冲水马桶,厂区的卫生怎么去搞,“还有,照明……”

照明,按照秦东的意见,一支八支光的灯管就足够,能够照亮二十平米左右,可是克丽斯塔的标准中,厕所的标准也有亮度要求。

“厕所搞那么好干什么?”齐澄、陈世法等人都同意秦东的意见,“我们有限的外汇不能用在享受上,要用在啤酒设备上,用在刀刃上,现在不是讲享受的时候,……嗯,资产阶级真会享受……”

这不是享受的问题,也是卫生标准,其实,按照秦东的本意,他也是希望厕所能够达到外方的标准,可是这都是生产线的一部分,他不能让工人的屁股享受了,市里的财政难受。

……

时间在争论中悄悄过去。

朱奕对秦东也由起初的轻视到最后的震惊,现在他与考察团里的其他人都认为,秦东才是此次考察的最大功臣。

进出口处掌握着省里贸易方面的信息,朱奕不费力气就联系到省里西部一个县,帮助克丽斯塔把手中二手设备卖了出去,当然是以二手设备的价格。

剩余两天,考察团一行七人参观了两家德国啤酒集团的技工培训中心和生产车间,一行人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在这里,啤酒技工培训3年后,经过工商协会的考试合格,才授予结业证,工人才能就业。

“每培养一个工人,他们要花费2万马克。”回到旅馆,陈世法还是在由衷感叹,“真舍得下功夫。”

如果兑换成人民币,一名普通啤酒工人的花费就要三万多人民币,这基本上要等于一名工人二十多年的收入。

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作为团长,衣谨也善意地提醒大家出去逛逛,给家里捎点东西。

“有什么好逛的?”陈世法不为所动,来时他就没有兑换马克,手里也没有多少现金,索性就待在旅馆里抽烟,哪也不去。

衣谨倒是想出去购物,毕竟来一趟德也不容易,多多少少给家人领导和同事带点东西回去,也是一份心意。

她来到秦东房音,翻译小邱却说秦东与克丽斯塔出门了。

衣谨有些失落,秦东请了假说出去办点私事,她是同意了的,但没有秦东在身边,她总感觉象少了什么。

此时,秦东正与克丽斯塔驱车前往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德国的高校中,慕尼黑工业大学一直名列第一,也是德国最古老的工业大学,被视为德国大学的象征。

这里的酿造与食品科学系,也是德国啤酒酿造的首屈一指的学科。

不要以为酿酒是低端技术,抛开数理化,你需要着重掌握热力学、流变学、理化性质检测、微生物监控、灌装技术、工程制图及设备原理,当然,各种实验是免不了的。

要试验就要有专业的设备,这次到慕尼黑工业大学,就是克丽斯塔联系得知,这里有一套教学用的啤酒酿造小型设备,要对外出售。

啤酒工业,一般把每批次生产能力在2000升以下的啤酒生产线称为小型啤酒酿造设备。

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在八十年代初曾引进一套生产能力为100升的德国啤酒酿造设备,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后来九十年代初,北京燕莎商场普拉那啤酒屋使用的那套两次发酵的酒店啤酒生产设备,但是这样一套设备,总投资需要60万马克。

“这套设备的规格是1000升?”走进这座古老但充满现代建筑的大学,周围全是一张张年轻的外国脸庞。

“对,是1000升,”克丽斯塔笑道,“有100升,200升,500升,另一套2000升的设备磨损比较严重,我看过图片,我还是推荐这一套1000升的设备。”

这样的小型啤酒设备多用于家庭自酿、酒店自酿及教学实习和科研院所,规格以每批次生产热麦汁100升、500升为主,这套每次生产热麦汁1000升的设备,让秦东很感兴趣。

一个德国人把他们带到了试验室,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小型啤酒设备有别于工业化大生产中的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