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交个朋友(1 / 2)
南过儿此时也看到了对面之人,呆愣片刻,定了定心神,便用后世的普通话说道,
“对面的朋友,请先等哥们儿半个时辰,等我们把这些卤煮分发完毕,咱们坐下详聊!”
南过儿拍了拍莹儿的肩膀,“阿姊先干活,勿要惊慌,咱们一会儿跟他好好聊聊。”
一边分发着卤煮,一边脑子飞快运转。自己前世是独生子女,宿主今生也不是双胞胎,这事的合理解释就是,
灵魂分了两份穿越,这哥们儿肯定知道部分内情。
王畏还在发懵,再怎么揉眼睛观察,对面这小子也跟自己有着以假乱真的模样,非说有区别,就是他阳气太重,
南莹儿机械地重复着手上的动作,从没听阿耶阿娘说过,二郎有个胞弟或胞哥,难道有什么隐情?
这事必须问清楚。这人跟二郎容貌如此相似,若说些许不同,就是他阴气太重,
三个人各怀心事,
姐弟二人草草地分发完吃食,王畏便走上前帮忙收拾,
“哥们儿,你再等会儿就行,看你这身打扮应该是个贵公子,就别脏了你的手,我和阿姊手脚麻利、干活快,几分钟就好!”
王畏蹙眉冥思,这人什么毛病,怎么来回切换口音,这么重的儿化音,是何处方言?
莹儿听闻又是一愣,今日二郎好生奇怪,怎么见了对面这个人以后,口音都变了,听都听不太懂。
一柱香后,南过儿率先张口,
“哥们儿,咱们要不要对个暗号什么的?”
“仁兄,何为暗号?”
“就是比如说,我问寻龙分金看缠山,你答下一句。”
看着瞪大眼睛瞅自己的南莹儿和眉头紧皱的王畏,眼神皆透着狐疑,
南过儿感觉对方应该是,没有看过鬼吹灯,算了还是用俗的吧,
“那就换一个,今年过节不收礼,不收礼呀不收礼,收礼只收啥?”说罢朝王畏努努嘴,
“我丢!你们别像看傻子一样看我呀!”
“这位仁兄,你的口音晦涩难懂,小弟听着有些迷糊!”
“哦哦,那还用大唐官话沟通!”
(唐朝的官方语言,通常被称为“官话”,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普通话,
唐朝官话的基础主要是当时的北方方言,尤其是以长安为中心的语言,但也融合了其他地方的方言特点,如南方的吴语和楚语。
根据历史考证,唐朝官话最接近现代山西大同地区的方言,这一点有明确的历史文献支持。
唐朝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在长安和洛阳,官话也被称为“河洛音”,其根源在中原的河洛地区(黄河和洛水流域)。)
“哦,那啥,这位小公子,咱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是不是来自21世纪?”
“21世纪是何处?我的家乡在遥远的草原。”
“真不是装的?还是怕我点出你来,有所顾忌?”
“仁兄何出此言,大唐人如此没有礼貌的吗?我有何顾虑可言!”
王畏听南过儿的言语,云里雾里,还质疑自己的回答,便是有些小情绪,
“呵呵,说实话哈,大唐人有没有礼貌我也不清楚,但是通过这一段生活观察,应该绝大多数人还是挺有礼貌的!”
“你家有几口人,是什么情况?可否讲与我们姐弟?”
南莹儿见两个人对话,驴唇不对马嘴,半天说不到点上,便急了。
“哎,我家已经没人了,就剩我半个~”
王畏便把自己的过往遭遇以及现在情况,大致讲给南家姐弟,
南莹儿不时擦拭眼泪,感觉他的遭遇就如自家二郎经历了一般。
“那这事儿就奇了怪了,其实这事吧,若是双胞胎还说的过去,
可咱们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民族,还都有不同的双亲,这就有些匪夷所思!”
“我也是感觉特别玄妙。”王畏点头道,
“没事哈,我这人爱交朋友,认识了就是缘分,更别说还都挂着一张脸,
以后咱们常走动走动,有时间可以去亲仁坊东砖巷找我们姐弟玩!”
“如此甚好,敢问仁兄尊姓大名!”
“姓南,名过儿,小名二郎,你呢?”
“我本名耶律雄,现被赐名王畏。”
“王卫?那你在宫里是不是负责跑腿送信,还要求速度要快?”
“南兄慧眼如炬啊,可是学过看相?敢问如何算出的?”
“这不重要!那啥,这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我们姐弟累了大半天也该回去歇着了,
王兄要是没啥事,咱们就此别过,我们明日还来,你若是想吃这口,明日早点过来便是,我给你盛一大碗!”
王畏眉头微微一皱,随即翘起兰花指,捂住口鼻轻笑,“南兄说笑了,我饭量小。”
刚欲告辞离去,突然想到自己为何而来了,于是便把李渊想要打听的事,告诉了南过儿,
“这个原因嘛~”
南过儿心想这玩意儿可不能实话实说,人心隔肚皮,夸夸这大唐盛世吧。于是便说,
“王兄,有所不知,家里先祖是前朝御厨,专门给皇上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