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规划与学习日常(1 / 2)

加入书签

张伟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把心中的羡慕和嫉妒收起来。

平复心情后,张伟觉得自己还得像考秀才之前那样给自己做个规划。

张伟整理了一下思绪。

拿起笔来,开始慢慢写到:第一点,身体是所有事业的本钱。

每天早起锻炼半个时辰,这点不能变。

这一年多来,除了极个别日子,自己每天晨练体操,晚练八段锦,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再也不会给人瘦小的感觉,身高也有了明显的增长,至有后世的一米七五以上。

好的的习惯当然要坚持。

第二点,学习方面,现在自己已经进入现在这个时代下最好的科举考试培训基地之一,所以整体上以书院的节奏为准,自己努力跟上就是。

第一学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住自己第二档学生的身份,不然光是高昂的学费就足以让自己无法在长湘呆下去了。

所以张伟决定根据季考的内容做针对性的学习,优先把季考内容学好。

当然重点是策论,特别是实务策,这个是张伟的知识弱点之一,最为关心的要点,自己一定要找机会把自己的策论水平再提高一个档次。

其实以科考的角度来看,写实务策也不一定要会实务,凡治水,赈灾,抚民,劝学,修路,安抚外番,等等各项实务都有一定的套路,只是把各种套路都学会了,写文章就够用了,反正考官一般也不懂真正的实务。

至于实际情况中有没有用,这就不知道了。

第三点,就是钱财了。

按说张伟来大夏后,也弄到了不少钱,加上家里本来的积蓄,加起来超过两百银了。

如果在老家安心过日子,完全是够用了,但是在长沙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导致自己现在银子不足十两。

这十两在长沙肯定坚持不了多久。

按说做一个秀才,三十亩地免税,两人免役,还有各种地位和特权,随便做点营生,日子都应该过的不错。

但事实是有很多穷秀才,不用想,一般都是读书致贫的。

所以张伟想好,最多再读六年参加两次乡试。如果再考不上,就老老实实的回家去当个富家翁,快活过一生也挺好的。

可千万别读书把自己读的穷困潦倒。

当然张伟现在的底气在于,手上还有几个话本,待到旬休日就知道能不能靠这个挣钱了。

所以如果话本能够持续挣钱,那么写话本这个事也不能停下来,特别是西游,得抽时间抓紧写。

第四点,在长湘的生活。

这个当然是以低调学习,与人和善为主,这点没什么说的。

做好计划后,张伟照例贴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刻提醒自己。

接下来几天,日子每天都是正常上课,只是讲论语的张夫子说,他一般一个月只讲三天,其他时间换其他夫子来讲。

张夫子是三品侍郎退休,其实已经不需要再靠讲学挣钱了,来长湘讲课完全是因为爱好,所以时间非常随性。

给张伟他们生员班讲课的一般都是比较年长的举人,像讲五经和儒家通义的夫子,讲策论破题的则是今年刚刚参加完会试的举人,讲的都是当下最新的破题技巧。

当然以长湘书院的实力,肯定也有好几个进士出身的专职讲学夫子,这些进士要么无心官场,要么有不得已的理由,短期内当不了官。

当然进士夫子们主要的讲学对象主要是举人班的学生,用来教张伟他们这种生员,有点浪费了。

书院每年还会看时机,请几个当世大儒给所有书院学生公开讲课,感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去听讲,这也是学生们提高眼界和水平的好时机。

关于逢七至逢九下午的选课,张伟当然选的是算术。

对于科举程度的算术来说,张伟已经完全通了,所以张伟基本是可以自由发挥。

教算术的夫子让张伟做了几道题后对张伟就不怎么管了。

算学课上的人并不多,整个长湘秀才区四百多学生选算学的也不过三十来人,包括了很多老生。

整个大顺四年三班只有张伟和邹标还有一位长沙本地商行家的曾大海曾公子三个人选了算术。

从初二开讲到初九,一上来就是连读八天,三班的新进秀才们已经迫切的期待接下来的旬休日了。

初九的下午,算学夫子给学生们出了几道题后跑去找别的夫子吹水去了,走之前交待,做完题目就可以下学了。

这下子就连一向好学的邹标和曾大海也坐不住了,在自已做了半个时辰,还有两三道题没做出来的情况下,他们看向了还在悠哉悠哉练着书法的张伟。

课堂上不好公然对话,于是邹标递了一张纸条过来,上面写着第二题和第四题。

经过这些天的磨合,张伟已经完全能明白邹标的意思了。

张伟仔细看了看题目,稍微想了一下,张伟拿起一张纸抬高起来,用他们俩看的着的视角,用数形结合的思路,简明的给两人讲解了两题。

过了一会,邹标已经做好题准备去交卷了,走之前对张伟做了一个请酒的手势。

张伟估计这小子肯定急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