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舜任百官!(1 / 2)

加入书签

帝尧的话音刚落,大殿中顿时一片哗然。那些支持舜的人,纷纷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们为舜感到高兴和自豪。

而那些反对舜的人,则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们心中充满了嫉妒和不满。

贵族更是气得脸色铁青,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帝尧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猛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大王,您不能这样做!首领之位应该传给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舜他不过是一个平民,他没有资格继承首领之位!”

帝尧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看着这个贵族,眼中闪过一丝失望。

“吾一直以为你是一个有见识、有胸怀的人,没想到你竟然如此狭隘。身份和地位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更何况算起来舜也是吾的后辈家人啊!

舜虽然出身平庸,但他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是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人。吾相信,在他的领导下,唐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贵族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帝尧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他狠狠地瞪了舜一眼,然后一甩袖子,坐了下来。

皋陶站起身来,走到帝尧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大王,您的决定是英明的。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一定能够带领我们唐国走向繁荣昌盛。我愿意全力支持他,为唐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大臣们也纷纷表示,愿意服从帝尧的决定,支持舜的领导。

帝尧看着众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唐国的未来,有了舜的带领,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唐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

帝尧亲自将象征着权力的信物交给了舜,正式宣布将首领的位置传给了他。

舜接过信物,心中充满了感激和责任。他知道,这是帝尧对他的信任,也是百姓们对他的期望。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不辜负帝尧和百姓们的重托。

从此,舜开始了他的统治生涯。他以仁德治国,广施恩泽,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他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让百姓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他还注重教育,设立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在他的领导下,唐国日益繁荣昌盛,成为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部落之一。

而舜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人们被他的勇气、智慧和仁德所感动,纷纷将他视为楷模和英雄。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正义、和平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然而,舜在一坐上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王座,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那就是要让天下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光大帝尧的辉煌事业。为此,舜决定任命一批贤能之士来辅助自己治理天下。

可是他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国家治理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原有的官员职责混乱不堪,犹如一团乱麻,这使得国家的各项事务运转不畅,效率低下。

舜皱起了眉头,他深知这种局面若不加以改变,国家的繁荣昌盛将无从谈起,百姓的生活也难以得到改善。

舜坐在俎前,眉头紧锁,手指不时地在俎上写写画画。

他深知,要想让国家繁荣昌盛,必须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

他回想起这些日子与谋士们的商讨,那些激烈的争论和各种不同的意见在他脑海中交织。

“皋陶啊,你觉得禹这个人怎么样?”帝舜问道。

皋陶抬起头,微微思索了一下,说道:“禹这个人我倒是有所耳闻,听说他颇有一些见识和想法。”

“那好,吾便决定重用他。”帝舜决定了之后,眉头稍稍的舒展了几分。

皋陶又说道:“可是大王,这禹的父亲正是那治水不利的崇伯啊。”

帝舜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哦?这件事我也听说过,但无妨,他父亲为人如何?能力如何?也代替不了他的孩子啊。”

帝舜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他想起了禹在治水过程中的表现,虽然他的父亲治水失败,但禹却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研究治水之法。

他带领着百姓们日夜奋战,不畏艰辛,终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样的人,正是他所需要的。

经过数日的苦思冥想和与身边谋士的反复商讨,帝舜终于拟定了一份详细的官员任命计划。他再次召集了群臣,准备宣布这份计划。

他决定共任命二十二名官员,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以确保国家的每一个方面都能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发展。

这一天,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宏伟的大殿之上,帝舜身着华丽的王袍,庄重地坐在王座之上。

殿上,群臣恭敬地站立着,等待着帝舜的旨意。

帝舜目光坚定地扫视着群臣,缓缓开口说道:

“诸位,吾继位以来,深感这责任重大。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光大先祖之业,吾决定任命一批官员,共同为百姓谋福祉。”

群臣齐声高呼:“大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