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侃母教子(1 / 2)
夏卫国手中,是一块鸡蛋大小的鹅卵石。
无论颜色还是形状,都极为的常见,河边数量无限。
唯一值得注意的地方,上面有个字。
善!
从夏卫国手中接过,我稍稍感知了一下,确实是河神婆婆所留。
“夏老,这东西是怎么到手的?”
“三天前晚上我莫名其妙的失眠了,就打算到院子里溜达一会儿,然后我看到母亲站在大门口。”
“等我过去之后,发现母亲已经不见了踪迹。当时我以为眼花了,转身时发现脚下有着这块石头。”
“这么说,您是根据字迹来确定的?”
我仔细看了看,确实跟信里面的字相似。
“没错,我母亲的字有个特点,我绝对不会认错。”夏卫国给我指了指,又说,“但我不懂她的意思。”
“我倒是有点明白了。”
“快说说。”夏卫国催促。
“夏老,您听说过侃母教子吗?”
“愿闻其详。”
陶侃是东晋时期的名将,其母湛氏是一位被颂扬至今的良母。与孟母、欧阳母、岳母一起被尊为古时四大贤母。
《幼学》有云:“侃母截发以筵宾。村媪杀鸡而谢客。”
此为女之贤者!
其意是说
,陶侃的母亲剪发换酒款待宾客,柏谷村老妇人杀鸡做饭招待汉武帝赔礼,这些都是女性贤德所为。
二八那年,湛氏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丈夫陶丹便病逝。
从此家道中落,一蹶不振。
由于孤苦无依,湛氏只好携带幼小陶侃回娘家,以纺织为生,供陶侃读书。
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后被荐为县令。踏上仕途赴任之际,湛氏把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做了叮嘱。
“侃儿,为娘苦了一世,总算看到你有了出头之日。但望我儿做一个清正之人,不可误国害民。”
“放心吧母亲,陶侃记住了。”
“为娘拿不出什么东西为儿饯行,就送你三件土物吧。”
“三件土物?”陶侃颇为不解,”娘,你……”
“是的,三件土物,”湛氏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包袱递给陶侃说,“带上它,到时你自会明白的。”
抵达上任的官府后,陶侃打开包袱一看,只见里面包着一坯土块,一只土碗和一块白色土布。
他怔立良久,才慢慢领悟到母亲的用意。
一坯土块,是教儿永记家乡故土。
一只土碗,是教儿莫贪图荣华富贵
,要保持自家本色。
一块白色土布,更是教儿为官要尽心恤民,廉洁自奉。
母亲的箴告,深深打动了陶侃的心。
后来陶侃在仕途上果如湛氏所望,正直为人,清白做官。
后人赞曰:“世之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则国何患无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恶有不理哉?”
听完,夏卫国面露恍然。
“十三,这么说母亲是前来教导我的?”
“也有可能是忠告。”我猜测着。
“忠告什么?”夏卫国思索着,而后脸色一变,“十三,会不会是小雨的事情,母亲不希望找人配命?”
“有可能。”我确实也想到了这点,“配命于夏雨有益,于对方却存在极大的弊端,结合这个善字,倒也解释的通。”
“这我就糊涂了,如果是这样,母亲当时为何不直说呢?”夏卫国嘀咕,“猜字谜,就不怕错了吗?”
糟了……
听到夏卫国的话,我心里不由的打了个突突。
对啊,河神婆婆都登门了,为什么不直接言明呢?
除非,她说不出口。
如此一来,就有了两种可能。
一是如她之前所说,掌管神职不得插手世俗之事。
二是遇到麻烦了,而
且是大麻烦。
思来想去,我倾向于第二种。
因为她回家留字,已近等同于介入俗世了。
不用话点明,肯定是有苦衷。
意识到这点后,我待不下去了,无论如何都得去河边看看。
“夏老,我临时有事出去一趟,最晚亥时回来。”
“十三,什么事情这么急?”
“家事。”
随口敷衍后,我直接朝着大门外走去。
夏家距离河边距离不近,所以我想打辆车,没承想手刚抬起来,身后就传来了引擎的轰鸣声。
“姬十三,得亏我早有防备,不然还真被你跑了。”夏雨一副恶狠狠的表情。
“开车,去河边。”我懒得跟她解释。
“去河边干什么?”夏雨疑惑。
“别问了,快点。”
在我的催促之下,二十分钟后我们抵达了河边。
因为找不到河神庙,所以我只能选一处僻静之地,刻画好法阵之后,点燃三炷香用出请神咒。
香气沉沉应乾坤,燃起清香透天门;
紫微宫中开圣殿,弟子十三请神仙;
千里路途香伸请,河溪之神来降临。
急急如律令
↑返回顶部↑